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市场份额高于70% 企业利润低于2% 缺乏核心技术平板电视只赚吆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 02:51 中国质量新闻网

  在刚刚公布的2006年财报中,大部分国内彩电企业没有将利润的增长归于平板电视,据业内人士透露,平板电视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低于2%,净利润更低甚至为负。而且,在一级城市市场,日韩平板品牌的销售额已经超过70%,国内企业被边缘化的危险增加。销量迅速增长的平板电视为什么没有给中国彩电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呢?

  部分企业净利润为负

  2006年下半年坊间传出国产平板电视的利润率只有2%后,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多次出面对这一说法予以否定,但近日该协会副秘书长郝亚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国内彩电企业平板利润微薄这一事实。

  根据DisplaySearch 5月4日公布的最新周报显示,32英寸

液晶面板的价格是315美元(折合2425元人民币),37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为450美元(折合3465元人民币),而42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为590美元(折合4543元人民币)。按照行业通用的面板占制造成本的60%计算,32英寸、37英寸和42英寸
液晶电视
的价格分别为4040元、5775元和7570元。对比中怡康的统计数据,2007年3月,32英寸国产液晶电视的均价为5462元,37英寸的均价为8399元,42英寸的均价为11000元,而实际销售的均价应该比这更低。差价显示,屏幕尺寸越大,厂商获得的利润额越大,国内彩电企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37英寸以下中小尺寸。

  此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彩电企业老总也曾透露,我国彩电企业的毛利率大约为15%~17%,渠道商则要拿走毛利率中的13个百分点,这样的话再扣除物流、人员、库存等费用,厂商所剩的毛利率空间可想而知。

  一位专家称,很多企业彩电超过10%的利润率由CRT稳定的利润率来支撑,单就平板电视而言,实际毛利率很低,可以想像净利率则更低。不过各企业实际情况不一样,据估算,表现较好的品牌的净利率大概也仅有2%左右。

  应联合发展面板产业

  据了解,各彩电厂商正在积极寻求提高利润的途径。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分析认为,产量不够大、整机经济附加值较低、上游面板价格波动快及人员、物流费用高是导致国内彩电企业利润微薄的主要原因。要提高利润,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如积极沟通上游,或建立自己的面板工厂,或采取与上游建立合作的模式,这样风险相对分散。此外国内彩电企业要将传统家电思维转换为快捷、淘汰率高的IT产业思维,这样才能提高现金流,从而提高平板电视毛利率。

  郝亚斌认为,彩电业正处于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阶段,要想顺利发展,标本兼治的方法是大的彩电企业联合发展自己的面板。有专家指出,国内彩电企业要真正实现盈利,必须像CRT时代一样,最终全面取代外资品牌的市场地位,力争平板电视全面国产化。

  企业变革时不我待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元芳指出,目前我国平板彩电业依赖国外关键技术和元器件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产业总体技术自给率不足20%,核心元器件和软件仍没有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彩电核心技术知识产权问题日益突出,初步估计外国向中国彩电企业征收彩电专利费约40多美元/台,压缩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突破平板电视核心专利技术瓶颈,并在新一轮高端电视的竞争中拥有话语权,已成为中国彩电企业必须攻克的难题。同时业内人士还担心,如果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再不行动,平板电视产业很可能全面落入外资品牌手中。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彩电业处于被动局面并不稀奇,在CRT时代,我们已经有过被动的前车之鉴。而在平板时代,国内企业如果不迅速从低层次的价格战中摆脱出来,会将整个行业带入一个更为被动的处境。国内彩电企业应该积极同上游建立共赢关系,控制物流和人工费用,与渠道商合理分配利润,多管齐下着手改变利润微薄的现状。在彩电业进入平板时代后,家电产业朝IT产业发展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如彩电提货周期就从CRT时代的3个月缩短至平板时代的1个月,产品快节奏也将成为彩电业的一大特征,因此实现改革目标之任务虽然艰巨,但道路却不远。

胡洪森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