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福布斯中国慈善榜取消背后:谁戳了慈善事业痛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23:02 中国经营报

  福布斯5月8日宣布:从今年起,福布斯取消中国慈善榜。福布斯抛出的“中国的慈善事业还不能形成气候”的话语,被看做是终结这个慈善排行榜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不再给慈善排名?慈善排名的意义到底何在?这次取消慈善榜排名的行为已经引起了众多关注。

  多重因素阻碍排行榜前进

  《中国经营报》:近日,福布斯宣布取消中国慈善榜。这次宣布停榜给不少人带来了困惑,那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怎样的?

  周鹏:停榜的决定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一些思考。自2004年开始,我们已推出了3张慈善榜。这三年的工作让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大家总是关注上榜的人捐了多少钱,却并不关心这个人做的是哪些事。其实就慈善事业而言,后者的分量更重。

  此外,中国的慈善事业受环境的影响很大,这也是我们在制作榜单时碰到的问题。目前捐赠的方式,一是出现了紧急事件,例如出现洪灾风灾等,企业和个人就开始捐钱捐物;另外就是政府号召。例如某个地方出现大灾,政府就号召这个地方的人做一些捐赠。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的榜单,有天灾人祸的那年,捐赠的数额起伏也受影响。但是,捐赠应该是持续地、有策略性地投入,而非单纯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另外,由于国内软硬环境仍有待完善,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还达不到一些先进国家的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富豪并不愿意谈论慈善话题。这些都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的慈善事业还不能形成气候”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各方面环境更为成熟的时候再做这样的榜单也许更有意义。

  谁在影响行善的企业家们

  《中国经营报》:排行榜的“受阻”,多少和企业家的参与热情有一定关系。如果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对社会公益事业不太热心?

  邓国胜:这与目前中国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大多数企业家刚刚结束自己的原始积累。在这之前,许多企业家最关心的是怎样增加自己的财富,怎样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所以没有太多的精力去顾及慈善事业。在美国,富人捐助慈善事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因此政府就不再过多干预与引导。而在中国香港,政府则会给予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慈善家以很高的荣誉。

  此外,富豪们之所以不愿意投入慈善事业,还与以前税收体制上的瓶颈有很大关系。在中国,根据以前的《企业所得税法》,纳税人的捐赠免缴的税额只在3%以内。而且就是这3%的免税额度,也只有向事先得到国家批准的少数特定慈善组织捐款时,才能得到税收的优惠体现。另外,就是国内的操作程序太复杂,缺乏可操作性。一些企业捐赠后,很难落实减免税的优惠。

  葛道顺:这两年我一直在做一个名为“公司捐赠的分类指数研究”的课题,主要研究企业、企业家的捐赠行为。我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发现,我国目前的捐赠环境、政策不统一,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到位,这些因素都大大影响了企业家和企业捐款的积极性。

  另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个企业捐款见报后,两个月内别想得到安静。首先是工商税务回来查账,然后是政府主管部门、各种慈善机构的劝募接踵而至,媒体、困难对象等也会随之而来。另外,在目前仇富心理作用下,把企业的财产拿出来“晒”风险非常大,尤其是财产审查这关。

  《中国经营报》: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都需要把精力放在企业做大做强上。中国企业家有了钱,可先考虑让企业上规模,再考虑从事慈善事业。而在美国,慈善事业很大的支持者是普通老百姓,如何看待这种差别?

  周鹏:在一定程度上我是赞成这个观点的。第一次发布慈善榜的时候我就讲过:慈善不等于捐钱。如果企业还在刚刚成长,就要把握好节奏。但是如果一些公司已经发展得很大了,仍然不愿意拿钱出来做慈善,这种行为就值得推敲了。

  葛道顺:企业捐赠并不是越多越好,企业捐赠需要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平衡。我认为应根据中国的现实制订适宜企业捐赠的战略,鼓励更多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适度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美国的捐赠近80%来自个人,来自企业的捐赠在10%多一些,其余来自各类基金会。而我国目前大多数捐赠来自企业,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我们课题组等多家机构的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参与捐赠的比例超过了90%。其中的原因是,美国一般是企业盈利分配之后由股东个人去捐赠,企业很难取得股东一致同意捐赠的决策,像比尔·盖茨拿自己名下的资产成立基金会,是个人捐赠,而不是微软的捐赠。我国现在的企业股权结构比较单一,企业捐赠的决策很容易通过。

  慈善事业的未来

  《中国经营报》:中国的慈善组织和机构的规模、活动能力等存在着先天不足;慈善事业发展所必需的法律制度、社会支持、文化背景和经济基础等相对来说还不够健全,未来应该如何发展?

  邓国胜:事实上,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慈善事业都不是很发达。所以,我们现在要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对这些企业家进行慈善事业的启蒙教育,这其中教育引导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国内在法律制度等方面也在趋于完善,例如2004年出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就是鼓励民间慈善事业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了进一步的放开。如今还有起草完毕但尚未出台的慈善法草案,都是值得期待的。

  《中国经营报》:就国外来说,慈善基金如果管理得当,是可以增值的。但在国内来说,很多人只是纯粹地把捐钱等同于慈善了。

  周鹏: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没有形成策略性捐赠,视野比较狭窄。但是中国香港和国外的企业家就不一样。例如说李嘉诚,成立了一个基金,确定了方向就会持续不断地有目的地去捐赠。在整个捐赠事业里,这些基金都是有策略地运行。

  我们如今并不是单纯地停掉这个排行榜,我们会尽可能地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例如现在的每期杂志上都会有和慈善相关的文章,我们关注的不仅是谁在做,而是具体的做法,策略是怎样的,和企业的关联又是怎样的,这些都是现在国内企业家缺乏的思维。

  葛道顺:有策略的捐赠和无策略的捐赠都是应该鼓励的,只要是为了慈善目的。我们《公司与社会公益》课题组历经8年、完成3个阶段的研究表明,一般说来,跨国公司的捐赠策略性较强,捐赠和企业发展的关联也较大。而民族企业的捐赠策略性较弱,和企业发展的关联不大,更像传统慈善,救贫救急,做好事不留名。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捐赠很讲策略,但在其本土的捐赠反而失去了策略,回归了爱心的本源:哪儿需要捐给哪儿。

  《中国经营报》:我们留意到,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希望以个人名义成立基金会,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管理也不如以前那样设立较高的门槛。这对企业家行善是否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邓国胜:很多富人喜欢用自己的名义设立基金会,但是我国以前的规定基本上决定了基金会的主办只能由政府垄断。现在的规定已经开始鼓励私人建立基金会,不过我们也看到,里面最大的障碍是对基金会实行业务部门和登记部门双重管理的规定,但在近两年,管理的尺度已经宽松多了,这对国内的慈善事业多少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葛道顺:美国的私人基金会只占基金会总数的8%左右,而我国目前的非公募基金会(相当于私人基金会概念)占基金会的比例已经超过了25%,这对企业家的行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背景链接

  《福布斯》中文版2004年经过半年多的精心调查和编写,于中国内地首次推出“2004中国慈善榜”,记录了中国境内企业在2003年的慈善公益活动。该榜单完全以现金捐赠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广泛参照了海内外慈善机构、公益事业的受赠记录,并在《福布斯》美国总部“全球富豪榜”的调研团队帮助下最终完成。同时,作为“中国慈善榜”的战略伙伴,《瞭望东方周刊》2004年与“胡润百富”联合发布 “2004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引起社会广泛反响。一年之后,《瞭望东方周刊》独家刊发新的《胡润2005中国慈善报告》,继续记录中国企业家们的善行。中国经营报记者:王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3,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