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斜街风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14:59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张万武 赵伟报道

  南有琉璃厂北有烟袋斜街。

  要了解老北京的传统文化,不可不到烟袋斜街。

  

斜街风情

  斜街毗邻后海,闹中取静又不失繁华

  

  京味浓郁的烟袋斜街

  

斜街风情

  街道两旁布满销售各地传统工艺产品的店铺

  

斜街风情

  来斜街观光的外国游客逐渐增多

  

斜街风情

  斜街楼顶被商家充分利用,开发成露天酒吧

  烟袋斜街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属西城区厂桥地界。在清末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街内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及风味小吃、服务行业等为主,其铺面建筑风格朴素,具有浓郁的北京老城特色,是北京北城较有名气的文化街。

  

斜街风情

  斜街的早晨比较宁静,早起的老人在方砖上练字

  烟袋斜街东口在鼓楼前大街路西,其走向自东偏向西北。

  明沈榜《宛署杂记·廊头》记载:“洪武初,北平兵火之后,人民甫定,至永乐改建都城,犹称行在,商贾未集,市廛尚疏,奉旨,皇城四门,钟鼓楼等处,各盖铺房,除大兴县外,本县地方共盖廊房八百一十间半,召民居住,店房十六间半,召商居住,总谓之廊房……”以下尚有修建大、中、小房及各承租人纳钞若干的记载,其中记有:“……海子桥西大房六十四间,……鼓楼西大房六十八间”等,应是明初地安桥及鼓楼西侧官建房舍的最早记载。

  

斜街风情

  天津师傅演示我国北方传统的吹糖人技艺

  现烟袋斜街中段路北有广福观,为明天顺三年(1459年)彭姓太监舍宅始建,应为此地现存的早期建筑。

  明李东阳《西涯杂泳十二首》有“泳广福观”诗:“飞楼凌倒景,下照清澈底,时有步虚声,隋风渡湖水。”李西涯家位于今什刹海前海西南端(今三座桥一带),当时可以看见广福观在水面上的倒影,可知广福观前尚无房屋掩挡,倒影映于水面,似也说明烟袋斜街之前身形成于明代中叶以后。

  据传说,烟袋斜街因街道的走向形成如烟袋:东口为烟袋嘴,西端至银锭桥似烟袋锅。其实,烟袋斜街的形成另有原因。

  

斜街风情

  如今专卖烟袋的店铺已不多,但许多游客还是冲烟袋而来

  清初,官员、兵民大多有吸烟的嗜好,烟铺也兴盛起来。鼓楼前即有北豫丰烟铺。地安门外路东有南豫丰烟铺,专卖抽旱烟袋的关东烟、旱烟叶、兰花烟、抽水烟袋的“锭子”、“皮丝”烟,也有闻的鼻烟,还代卖槟榔、豆蔻、砂仁等。烟具另有山西人开的烟袋铺专卖。烟袋铺开在鼓楼斜街东口内,门外立有巨大的烟袋招幌,高约1.5米,木质,金漆烟锅,锅内刷红漆,烟锅外缘系红布幌穗,烟袋杆刷黑漆仿乌木,烟袋嘴刷白漆画绿斑仿翡翠,十分引人注目。北京曾有“鼓楼前的大烟袋——一窍不通”的歇后语。这类歇后语多流行于清代后期。所以烟袋斜街是因烟袋铺的招幌而产生的俗称。作为正式街名,则在道光、咸丰前后(1821~1861年)。

  

  斜街夜色非常迷人

  烟袋斜街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冷落,许多商店均变为民居。近年来,西城区为了恢复烟袋斜街的文化风貌,进行了修建整复。

  如今的烟袋斜街既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反映了老北京不同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风习等,同时也充满了现代文明气息,每天观访的游客络绎不绝,夜晚更是霓虹闪烁、游人如织,在酒吧、店铺间徜徉流连,置身于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时空之间,享受着老北京厚重的历史气息和现代文明气息。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