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股市疯狂:2007沸腾“股”乡 考问市场各方(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13:57 中国新闻网

  坚守

  “如果说股票市场历史上有一件事确定不移的话,那就是新股繁荣永远是危险繁荣的最后阶段——是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警告,就像周期性呼吸异常是死亡的信号一样确定。”这是约翰·布鲁克斯在总结美国60年代股市兴起与崩盘的结语。这样的迹象在2007年沸腾的中国股市也已有迹可循。

  2007年3月1日,平安保险首次上市交易,股价即跃升38%。这种一日千里的势头正契合了股市里短线投机者的梦想。“有多只新股上市定价时市盈率超过了30倍。市场通过供求关系自然调节股票价格的功能因此被抑制。”3月7日,上海市金融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在盘点股市时这样总结。

  而一些曾经在股市上表现不佳、行将退市的ST股,也借牛市东风,利用一些重组消息重生。实际上,ST股正在成为目前股市的一种现象。2007年以来,只要有交易的ST股票,几乎都有与其名声不相符的行情。虽然有着每天5%的涨跌幅限制,但涨多跌少且总是连续上涨5%的走势,让股市中流传:“愈ST,愈有投资价值。”

  而这样的景象在美国90年代的股市中似曾相识。前世界银行副行长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盘点美国喧嚣的90年代时曾写道,股市的繁荣或者泡沫,引发的一个结果是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大增。而这反过来给股市制造了更多的题材,成为一些ST咸鱼翻生的机会。

  当然,人们也承认,证监会在股市萧条时做的一些制度建设也有了回报。“就是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值得选择的公司也越来越多。”李运鸿以一个操盘手的眼光评价价值选择的可能性。2006年,中国许多大型上市公司同时也在香港或纽约上市,其中包括几家大银行。这些银行股的市值已占到上交所总市值的三分之一,中国股市今年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它们实是功不可没。

  这或许正是现在股市最神鬼莫测之处。虽然诸多征兆和上一轮股疯相似,但一些市场因素的改变和增加,令人很难将两代股疯进行简单对比。比如一个显著的不同是:“与1999~2001年的那轮牛市相比,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实力已大大增强,我们因此可以期待本轮牛市能持续更长时间。”

  每个人都知道市场在繁荣中隐含着危机,但在中国经济增幅有望超过10%的利好背景下,谁都不愿轻易撤出。“谁愿意放弃未来50年都难以遇到的快钱机会呢?”李运鸿说。

  一片狂热中,股市似乎要进入一个兵戎相见的关口了。5月初,周小川在10国集团央行行长巴塞尔会议召开前答记者问时,表达了对股市可能含有泡沫,资产价格上升过快的担忧。

  李运鸿已经将操盘的股票减持至三成。据他所知,很多大庄家早已在逐步减仓。但股市涨势未遏。而4月最后一天更出现新开户数量达108万户。

  和监管当局以及专业分析师的警告相反,股民们自有一套激励自己的乐观情绪和指标:刚发布的财报数据表明,上市公司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约一倍,必将冲低市盈率,这就是风险降低的标志;2008奥运之前,国家不会让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垮掉。而在网络聊天室中,股市不败的想象空间已经放远到2010年世博会。

  有一位自称“在中国股市打滚14年”的资深股民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络版上发表“散户宣言”:“目前,我仍沉醉在泡沫中,资本已经获得了数倍的增长,而且我做好在市场转势确认时以减值20%的代价止赢的准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宁愿看到以我们的微力,抬高股价让外国资金买贵货,也不愿意看到外国资本买了便宜货后,抬高股价让同胞们去接。”★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