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建德转型:循环经济换取生态效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 23:38 中国经济时报
■通讯员傅卫权本报记者吴一峰徐祖贤 日前,浙江省环保部门对流经建德市的新安江进行了一次水质检验。检验的结果是:从上游流入的是三类水,流入下游的是二类水。对此结果,建德人很欣慰。因为这表明,建德向下游的百姓交出了一张合格的答卷…… 三套班子形成合力,多管齐下共抓环保 建德,本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城,自从2004年被戴上“省级环境保护准重点监管区”的帽子后,建德人被深深地刺痛了。 建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建德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是必须首先跨过去的一道坎,越早跨过就越主动。有了这一认识,建德市的三套班子打响了环保攻坚战。 建德市政府首先制定出台了《建德市化工项目(产品)发展导向目录(2005—2007年)》、《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鼓励、限制和禁止发展的化工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到2007年底,全市化工行业基本形成以高技术含量、物料循环利用、低消耗、低污染的绿色化工为主的产业格局。 建德市人大也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执法的法律监督。一方面深入乡镇走访调研,先后作出了一批有约束性的决议,将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引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另一方面,针对该市化工、金属冶炼等企业量大面广的现状,重点提出了《要立足绿色生态工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审议意见。 由于建德市三套班子形成了合力,建德的环境整治工作进展顺利并富有成效。 企业成为环保主体,循环经济点废成金 环境保护没有企业的积极响应,很难做到可持续。建德市就积极引导企业成为环保的主体。 “新安化工”是建德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该企业在草甘膦生产过程中要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废气氯甲烷,一度成了建德的“环境杀手”。在建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投入巨资进行攻关,终于创造性地建成了氯甲烷回收产业化装置。从而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草甘膦——有机硅产品链”。 国内建材行业的龙头“海螺”在建德设厂后,自觉承担起了环保示范企业的责任。其圈定的4000亩矿山范围内,原有的59处小矿点和小灰窑全部被清理和关停。作为浙江省建材行业第一家“清洁生产”试点企业,“海螺”在生产过程中为做到污染“零排放”和资源“零废弃”,仅生产线环保装置的投资就达到了4800万元,占到了总投资的15%左右。不仅如此,“海螺”采用的平台阶梯式的作业方式开采矿石,矿石利用率接近100%;其竖井平洞式采矿法,可不破坏原有地貌和植被,做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两相宜”。 与此同时,当地的“红狮”和“三狮”两家建材企业也不断加大环保的投资力度,尝试“余热发电”项目,自产电量可达到各自用电总量的40%。 榜样在前,大批企业纷纷跟进。有一些小企业在日益强化的环保压力下,自觉地转型、转产,有的干脆做起了大企业的配套商。 黑色污染渐行渐远,绿色已成商家卖点 建德洋溪,新安江畔的一座古镇。刚将船停靠在渡口的艄公老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他们都是直接喝江里的水,水又鲜又甜;可是前几年,他明显感觉到水质变了,浑浊的江水,泛起阵阵异味。而这几年,他不经意间发现江两岸冒着黑烟的工厂不见了,江水好像也不那么浑浊了。 据了解,目前,建德市几个重点环保行业的废水排放量、COD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总磷排放量等均已全面超额完成了整治规划中的削减任务,达到了总量控制标准。令人欣喜的是,昔日的“省级环境保护准重点监管区”,而今绿色已成为众多商家的新卖点。这些企业充分利用这里的青山绿水,发展与水、林木、生态旅游等与绿色相关的生态产业。 建德人欣喜地欢呼:“我们终于又可以吃上‘生态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