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减法激活小猪抢食 最好的绩效激励措施是既创造价值又分享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 02:03 中国质量新闻网

  许多人并未读过“智猪博弈”的故事,但是却在自觉地使用小猪的策略。比如,有些企业或个人不去主动研发产品,或者不重视产品质量,一味等待产业市场中出现具有赢利能力新产品,继而大举仿制牟取暴利;公司管理设计不到位,致使一些不创造效益的部门和个人却能分享到成功的果实等。因此,对于制定各种管理游戏规则的人,必须深谙“智猪博弈”指标改变的个中道理。

  小猪躺着大猪跑

  经济学中,这个著名的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大猪还能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有机会争吃到另一半食物。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等着吃那一半食物;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有可能吃上食物,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三个改变方案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让我们看看规则的核心指标吧,即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踏板与食槽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食物设为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食物设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可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社会,所以竞争意识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食物设为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食槽安装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减量加移位激活小猪

  要想让小猪积极抢食,必须采用减量加移位方案。

  “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并不是最佳状态。这样,就会给那些投机者、造假者留下空当。而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

  比如,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这相当于“智猪博弈”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就像“智猪博弈”改变方案一中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励机制要设计成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的贡献大小(如业务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坐等白吃现象,还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王明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