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假如我是西湖“湖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 03:15 中国质量新闻网

  景区门票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已经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有关方面表态,这一问题有望在下一个黄金周的时候得到改变。

  请问,在这个五一节中,那些刚刚返家的游客此行中对什么印象最深?

  还是让我和您一起回答吧——门票。

  旅游旺季到来,各地旅游景点门票价格“涨声”一片。从4月起,颐和园、莫高窟、黄帝陵、庐山、泰山、崂山等著名景区的门票价格连连暴涨。无一例外的是,这些调整都以季节性浮动为名,“浮动”成了涨价的代名词。除了公开宣布的“浮动”之外,还有各种巧立名目的涨价。比如,北京的玉渊潭公园,本不在北京市5个旺季票价上浮的公园之列,却借办“樱花节”之名,门票就从平时的2元一下子提高到了10元。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说的还都是门票价格,不包括“大门套小门”另收钱的景点。值得关注的事,现在,这种“病”已由“著名景点”蔓延到许多“非著名景点”。连京郊的许多山沟,也都开始收门票,动辄10元20元。村干部守在沟口,活像当年的“民兵”。

  在这种形势下,开放的西湖显然是个另类。自2002年起,杭州市开始“还湖于民”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历时3年,陆续免费开放了沿西湖周边大大小小的各类景点。在向杭州人民致敬的同时,不禁突发奇想:假如我是西湖的“湖主”,我会怎么做?感谢老祖宗留下这片美景,不光天下游客称奇,连美国总统都会学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好,我将西湖整个儿圈起来,处处布卡,层层设防。在断桥的桥头,索性盖一座“桥头堡”。为了反泅渡,水下还要拉网子。然后,设立什么“三潭印月节”、“花港观鱼日”。反正历代名人大都到过西湖,一天搞它一个纪念日,每个纪念日都卖高价票。再邀请一些国际大腕,玩些“印象”之类的噱头,哪怕文物受损也在所不惜。所有活动都将落实到一个动作上:掏腰包。那些游客大老远来一趟,总不能瞭一眼湖光山色转身就走吧?幸亏我不是西湖“湖主”,不然的话,光这些可憎的创意,就够让游客骂上100年的了。据统计,仅免去西湖门票这一项,七大公园一年大约损失门票收入2600万元,加上日常维护等投入,一年累计达6000万元。然而,“免费西湖”带给杭州的不仅是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还有颇丰的经济效益。少了千万元的门票收入,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延长了他们的逗留时间,使餐饮、旅馆、零售等行业获得了发展空间,最终给杭州带来了上亿元的综合收益。2002年杭州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到2004年旅游收入就已经突破400亿元。这些成就,足以让各地发门票财的“山大王”、“庙霸”和“景区区长”们汗颜。令人欣喜的是,慷慨的西湖如今有了一位“好朋友”。今年是

青藏铁路通车一周年,西藏决定今年所有的旅游景点一律不涨价。自去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旅游业呈现出高速、健康发展态势。今年1至3月份,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1.6万人次,同比增长15.8%,实现旅游总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16.5%。应该说,在这种强势下,依旧保持稳定的票价,的确需要一点精神的。

  对待游客,世间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一味增高门槛,处处胁迫来宾消费,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而另一种是铲除门槛,创造愉悦环境。游客一高兴,自然愿意大把花钱。显然,后者要高明得多,高就高在富于人情,通晓人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湖堪称全国旅游景点的“博导”。有消息说,景区门票居高不下的情况已经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有关方面表态,这一问题有望将在下一个黄金周的时候得到改变。希望其他景区都能向西湖学习,早日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中国质量报》

林 鸣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