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伪小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 03:29 中华工商时报

  张某属于那种典型的“新好男人”,上班听领导的,下班听老婆的,路上听交警的。从没听说他和谁发生过争名夺利的事情,更不要说什么风流韵事。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碰上同事说荤段子他总是乐呵呵地听得津津有味,还经常主动“自爆隐私”。同事叫他打牌,他摆摆手说:“快别提了,最近手气痞,昨天打麻将还输了千把块!”事实上,所有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根本就不打麻将,也不上网聊天,更从不拈花惹草。一开始我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将自己如此描黑,一次酒后他坦诚相告:“哥儿们,还不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要不这样我哪里混得下去?”

  在今天,“君子”越来越带有“假清高”、“迂腐”、“虚伪”、“脱离群众”的色彩,连“伪君子”都越来越少了,不少人干脆一上来就毫无遮拦地露出真小人的面目。有一个跻身官场的所谓“亲戚”曾经托我在省里找关系给“疏通关节”,他说:“像我们这个年纪了,还不是想搞两个钱!”我很震惊于他的直率,因为这才是我们的第二次见面。当然,我相信换另外一个场合他的理由肯定是“为了更好地

为人民服务”、“有利于工作开展”等等。但在我这个所谓的“真人”面前,他说得越直露越无廉耻,便表明他对我越信任越投机。据说官场上真正的“自己人”都是这么开门见山的,那些寻找这样那样冠冕堂皇理由的人肯定还是游弋在外围的角色。

  君子的不受欢迎恰恰表明了在某些环境下小人正大行其道,乃至于像张某这样的正派人不得不给自己披上“小人”的外衣,才能与人和谐共处,共同营造高度一致的“企业文化”。道德上的自我矮化似乎正成为某种流行文化,以至于人们甚至害怕被人视为目不斜视的那种正人君子。我见识过这样一些人,他们明明不曾有过“涉黄”经历,但在别人讨论这类事情时,他们都会大大咧咧地说“其实那事我也不是没有做过,只是觉得没意思”。这样的话用在拒绝他人“好意的”邀请时,更显得从容得体、宾主两宜。比起“你怎么把我当成这样的人”之类正气凛然的斥责来,实在高明一万倍。

  某次同学小聚,有人戏称喜欢写点小文章的我是某某文豪式的“才子加流氓”,我笑嘻嘻地表示:“才子我肯定不是,流氓我正在努力!”赢得一片喝彩,自己当时也觉得颇有些机智。但事后一想,虽为席上戏言,却多少说明自己已经具备了一种庸俗的思维惯性,即以在公众面前矮化自我来寻求掌声和认同。

  我常想,这算不算是一个小人得意洋洋、招摇过市的时代,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靠展示自己的“小人气”来与众同乐?

  (8H3)

记者:   ■魏剑美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