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大学里的文化补习是民工掌握自己命运的钥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 03:29 中华工商时报
在浙江财经学院,有一个专门为后勤服务人员开办的,被师生们称之为大学校园里的“民工大学”的文化补习班,来这里打工的清洁工、寝室管理员等,不仅可以凭自己的劳动赚钱,而且可以享受免费读书的特殊福利。 这确实是一条令人心生感动的新闻。其一,体现了对民工实实在在的关爱。这些在大学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民工,年龄大多在40多岁,因为家境贫困、年幼失教等各种原因,文化程度不高,身处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年代,文化无疑是影响他们致富、改善生活质量乃至提高社会地位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帮助他们补习文化,相比于物质层面的福利待遇上的改善和提高,无疑同样需要,甚至更加重要和迫切。 其二,有助于构建起平等、融洽、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虽然许多学员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民工,但给他们上课的却是该校的研究生,有学经济史的、有学会计的、有学金融的。迥异的身份、悬殊的职业形成的反差,都化解在友爱和信任之中,于是,同处一个教室,零距离地接触,没有地位的歧视,老师“上课很认真,每堂课都制作了专门的PPT(幻灯片)”,“学员学得也很认真,在学校后勤集团统发的作业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彼此如此真诚相待,平等相处,正是一种让人十分渴盼的社会新风。 其三,弘扬了普及民众文化的优良传统。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车间地头成了课堂,教他们识字学文化,曾是我们十分熟悉和亲切的景象。如今,虽然教育已相当普及,但对于许多已错过了接受义务教育年龄的民工来说,无论自身年龄、生活的压力以及受现在教育资源的限制,都已不可能让他们重返课堂,而现时的各种成教、网络教育等模式又并不适合他们,因此,这种免费的“文化补习班”,对于扫除民工中的文盲,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素养,是尤其需要的。 因此,大学校园里的“民工大学”,实在值得为之大声喝彩。当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样充满真切实在的温情爱意的“民工大学”,对于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化之中,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不仅多多益善,更期待出现更多的模式和版本,而这当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8G6) 记者: ■钱夙伟 |
|
中华工商时报其他文章 | |
四两拨千斤 中小资金支持直接出口347.3亿美元 (2007-04-30) 节能减排任务加重 一季度钢铁生产高增长 (2007-04-30) 古井贡酒首季经营迎来开门红 (2007-04-30) 福建:十厅局联手反腐倡廉 誓压房价 (2007-04-30) 钢铁业联合重组迎来大好时机 (2007-04-30) 国有银行客户满意度败北 (2007-04-30) POS机走进农家院 (2007-04-30) 四两拨千斤 中小资金支持直接出口347.3亿美元 (2007-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