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新加坡房企成都“变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 15:00 中国经营报

  4月中旬的一天,成都城区主干道人民南路四段的高端楼盘“首座”,迎来了一批以新加坡城市建设商贸成都考察团名义出现的客人。该楼盘中3万平方米的D座酒店正欲出售,开价人民币5.5亿元,传闻新加坡企业有意收购。

  目前,新加坡吉宝置业、仁恒置业等知名地产商,均已扎根成都市场。但从去年吉宝等三家新加坡房企联手开发的卓锦城发生业主集体拒绝收房事件(见本报2月5日报道《地产业外资的“木桶短板”——成都卓锦城“拒收风波”追踪》)以来,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问题:如何将其产品与本土市场和文化更好融合?

  穷则思变。汇聚成都的新加坡地产商们,似乎正力求改变他们的投资模式和策略。

  遭遇尴尬有苦难言

  卓锦城的开发商盛吉利公司,由盛邦置业、吉宝置业及天立国际三家新加坡知名地产商于2003年合资组建。公司成立不久,即出资4.4亿元拿下成都三圣乡一幅面积达969亩,堪称当年“成都地王”的开发用地,项目后来定名为卓锦城(卓锦万代兰为新加坡国花)。

  “2005年4月16日,卓锦城正式开盘,前3天抢购人群排成长龙,2000多位客户将售楼大厅塞得满满当当,到后面保安甚至不得不限制购房者再进去,头一天成交达创纪录的300多套,确实大大风光了一番。”成都某

房地产顾问公司的游先生回忆说。

  日益火爆的成都楼市加速了新加坡房企进入的脚步。2003年以来,仁恒置业、新加坡置地等纷纷进入成都,或出手竞拍土地,或与本地企业合作,声势甚大。

  但去年以来,因业主不满卓锦城的产品质量和

户型设计而发生拒收风波,使这个一度让成都人充满期待的楼盘蒙上了阴影。到目前为止,业主的拒收和投诉情况仍然没有明显改观。

  吉宝独立开发的高档楼盘粼江峰阁,因楼体为全白色及精

装修质量存在问题,自2004年11月开盘至今都没有销售完毕。仁恒置业开发的仁恒广场,则由于拆迁、设计等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动工。

  “在产品设计上,这些开发商没有融入到成都本土文化当中,其理念无法实现对接,加上项目建设中很多细节没跟上,使得其所代表的新加坡企业形象受损。”成都世家机构总经理助理文化勇分析说。

  近日,成都业界盛传卓锦城尚未开工建设的余下600多亩土地已经拱手让人,盛吉利公司摇身变成一个项目投资公司。记者就此向该公司营销总监陈思进求证,他表示:“公司在成都的运作非常成功,并无转让土地一事。”

  “他们认为自身开发模式是成功的,原因可能是即使其项目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成都楼市太好,他们仍然有利可图。”文化勇说。但他认为,这种单一追求利润的思路,早晚会对企业造成伤害,只是现在后果还不明显而已。

  扬长避短悄悄“变脸”

  尽管盛吉利等新加坡开发商并不承认在成都市场陷入尴尬境地,但有迹象表明,其投资模式正悄然发生改变。

  据了解,这次由世家机构牵头组织的“新加坡城市建设商贸成都考察团暨项目洽谈会”,吸引了包括新加坡仁恒集团、吉宝置业、盛邦新野集团、辉盛国际管理公司等10多家企业、财团到成都考察。不过,这次他们考察的重点,不再是成都市推出的土地,而是一些建设中的房地产项目。

  “虽然后期装修还没有开始,但他们对我们的酒店项目兴趣很浓,目前有好几家在进一步考察谈判。”高端楼盘“首座”开发商鑫达集团的董事长助理宋慧洁女士介绍说。

  除此之外,远大成都公司的房地产项目、成都郊区的科技园项目以及一个占地60余亩的住宅项目,都成为新加坡资本此行对接的目标。印尼力宝集团成都公司收购的一栋烂尾楼(现更名力宝大厦)正在装修当中,其运营模式和投资前景也让新加坡财团们十分感兴趣。

  “管理和资本运作才是新加坡企业擅长的,开发产品还需要理念上的互相融入。”世家机构的文化勇表示,“通过资本运作进入成都,一方面可以获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风险,这或许将成为新加坡开发商今后在成都的首选模式。”

  对此,鑫达集团的宋慧洁也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成都市场上新加坡企业直接拿地开发的动作都不大,有集体转向资本运作的可能。最新的例子,是去年年中新加坡开发商中实力最雄厚的凯德置地首次进入成都,即采取与成都老大置信集团合作的方式,在迅速融入本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集合优势资源,顺利实现跳跃式发展。

中国经营报记者:党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