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3月消费价格指数可能涨破“警戒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21:55 中国产经新闻

  央行加息气味渐趋浓厚

  本报记者 邵昌平报道

  将于4月19日公布的首季度经济增长,以及4月20日公布的最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最为各路经济学家瞩目。专家预测,今年一季度GDP增长将达到11%,3月CPI增速将为3.3%,超过3%的通货膨胀控制上限几成定局。从而市场预计,央行可能会再次上调利率,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在食品价格显著上涨的支持下,3月CPI增速可能突破3%”,渣打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强调,而这几乎已是当前市场高度一致的共识。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价格指数上升2.3%,即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增幅超过3%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增幅超过5%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2006年的大部分时间,我国CPI一直维持在1.5%的涨幅水平。但是,去年12月,该指数突然升高至2.8%,为过去22个月以来的新高。根据央行在今年年初的规划,今年通货膨胀控制上限为3%,这被市场认为是不可越雷池一步的警戒线。可今年前3个月,CPI一直高位运行。今年1月,CPI同比涨幅为2.2%。2月,指数同比上涨2.7%,显示物价上涨有加速迹象,且已逼近3%的上限。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所的专家表示,“如果3月份CPI增幅超过3%,则实际

存款利率仍然为负,这就给再次加息或者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我们预计年内仍然加息一次,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

  4月16日,由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再次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央行在调控方面的压力显现,因而,央行仍有可能继续通过存款准备金等手段回收流动性,年内也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

  作为央行主管的金融业权威报章,这是《金融时报》在短短半个月内第三次刊登记者署名文章,表示不能排除加息的可能性,并且措辞一次比一次强烈,从第一次的“仍有加息空间”到“央行或许今后会适时加息”,再到“年内不排除加息”。这无疑加大了市场对未来央行可能加息的预期。

  对于那些汲汲于股市、楼市、债市的投资者而言,本周四(4月19日)将是关键的一天。行业研究员普遍认为,加息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对资本密集型、负债比例高的行业影响较大,首当其冲的可能是

房地产。同时,其对航空、汽车、钢铁、石化、水泥、
高速公路
等资本密集型和负债率较高行业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