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流动性过剩凸显 央行再调存款准备金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05:3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在中国宣布一季度经济增长率高达11.1%之后的第10天,中国人民银行29日宣布,决定从2007年5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今年第4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也是自2006年以来第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1%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

  流动性过剩日益凸显

  央行表示,此举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一般意义上,这一货币工具被认为是比较猛烈的货币政策手段。

  不过,随着近年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凸显,央行自2006年起已频繁使用这一货币工具,并表示小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当前流动性相当充裕的条件下并不是一剂猛药,而是属于适量微调。

  目前,以银行资金充裕、放贷冲动较强为主要特征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成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本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明确指出,要抓紧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

  调控措施将持续

  “启用上调存款准备金调控工具,对央行来说是一种相对简便的措施。”经济学家王小广表示,“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严峻,未来对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和控制信贷合理增长的调控措施将持续下去。”

北京大学国民核算研究中心蔡志洲研究员说,“央行采取这一手段是及时的,也非常具有灵活性。”

  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增速在高位运行的同时,货币供应量也在快速增长,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3%。而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也同比上涨2.7%,涨幅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一些经济学家评价认为,虽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非意味着这一手段在今后成为常态,但相关部门将会采取多种综合类似举措来遏制流动性过剩、信贷持续增长等经济矛盾。新华社记者张旭东韩洁刘铮

  专家视点

  连续政策显现积累效应

  提高存款准备金是在预料之中,目前央行已连续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连续政策的积累效应一定会在经济实体中显现出来,一季度通过发行票据,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已经对冲了相当一部分的外汇流入,目前新增的流动性已经很少了,现在的措施更多是对存量而言,这就表示央行一系列举措已经开始产生效果。

  目前资本市场对于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反应极不正常,股市每次都不降反升,这是市场明显的误读,市场为什么不理解紧缩信号的出台呢?这是有人刻意在淡化宏观调控对于市场的影响,但是投资者应该对此给予高度的敏感,适时地调整投资策略。

  央行为什么没有如市场所预期的提高利率,而是进一步调整准备金呢?除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之外,我们认为,目前经济中通胀压力反弹、信贷扩张增加、投资过热都足以促使央行采取更严厉的宏观调控手段,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银河

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

  近期加息在所难免?

  花旗银行中国区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流动性过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应对流动性本身,而加息则是应对流动性过剩产生的结果,“如信贷增长太快,CPI上升较大等。”

  花旗银行曾预测央行会在“五一”前加息,但取而代之的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沈明高看来,这充分说明央行现在更关心流动性本身,而不是可能产生的结果。

  沈明高表示,如果CPI不能降下来,今年二季度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在4月24日~26日举行的国际铁合金峰会上指出,目前的经济增速已经接近极限,由于实际存款利率是负的,因此调整在所难免。

  他表示,一季度11.1%的经济增幅已经偏高。据了解,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门已经建议调控部门在五一长假后分两次分别调高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高盛公司也预测,政府可能会在今年二三季度三次调高贷款利率,每次幅度为27个基点。

  本报记者 杨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