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老友远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 21:35 中国经营报

  2007年4月25日莫斯科时间16∶55分,圣处女公墓的一捧黄土落下,一位76岁老人的葬礼,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段旅程里备享光荣。而远在万里的中国朋友们也不会忘记他为中俄友好关系的确立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叶利钦所奠基的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中俄双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外界怎么评价他,我认为我们中国人应当怀念与尊重这位对中俄关系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人。”对于叶利钦的逝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综合研究专家王郦久感慨道。

  的确,从结果上看,中俄两国之所以能突破历史遗留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的隔阂,实现从睦邻友好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协作伙伴的外交关系三级跳,叶利钦的努力功不可没,说他是中国的朋友名至实归。

  但是,正如我们每个人交朋友一样,人与人相互之间形成理解互信的朋友关系是需要过程与时间的,叶利钦也不例外。

  从相互冷淡到相互信任,在我们与这位以“硬汉”著称的俄国老人交往的过程中,戏剧性的变化贯穿始终。

  1992年,被西方誉为“民主斗士”的叶利钦在执政初期,为了迅速摆脱因为社会转型带来的国内危机,奉行的是亲西方的“一边倒”政策,对与中国的关系叶利钦并不是十分看重。那时候的中俄关系可以说是冷漠甚至停滞的。

  但是很快,叶利钦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当时的俄罗斯全面加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外交重点几乎全部集中在西方大国身上。

  然而,根据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1994年2月1日发布的简报,1992年俄罗斯获得的西方财政援助共150亿美元,其中125亿美元是由西方政府提供的出口信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10亿美元,而西方政府给予的援助只有15亿美元。这点儿钱对于偌大而且又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实在是杯水车薪,很难起到什么作用。渴望尽快得到援助的俄罗斯先是心急如焚,继而开始失望……”

  在失望过后,叶利钦开始逐渐地清醒。1992年底,叶利钦以俄罗斯国家元首的身份第一次来到北京。在访问期间,叶利钦与杨尚昆主席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的联合声明》。

  随着叶利钦这次访华,中俄关系走上了第一个新台阶。

  很快叶利钦发现,对于中国这种友好的善意换来的是丰厚的回报。1993年,中俄之间的贸易总额近78亿美元,是两国贸易史上的最高纪录。而对于西方同盟们的依赖,在经济上并没有使得俄罗斯振作起来,相反随着北约的逐步东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正在受到“挤压”。

  于是,原本都看向西方的俄罗斯双头鹰将一头慢慢转向了东方。

  1994年1月,叶利钦让来华访问的外长科济列夫将一封亲笔信转交给江泽民主席。在这封信中,叶利钦建议中俄两国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4年9月,江泽民主席正式对俄罗斯进行友好访问,与叶利钦总统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中俄联合声明》不仅正式宣布两国要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还从政治关系、经贸和科技关系、军事政治关系和国际关系等四个方面详细地规定了中俄两国应当积极采取的步骤。中俄关系又上了第二个新台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北约东扩步伐加快、民族分裂势力逐渐猖獗,为了维护彼此根本利益,中俄这两个邻居也越走越近。

  1996年4月,叶利钦出访中国。在广泛交换意见的基础之上,两国首脑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定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建设性伙伴关系”相比,“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起点更高并以双方的长远战略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从而大大提高了两国合作的水平。

  至此,中俄关系登上了第三个新台阶。而叶利钦本人也在积极推动中俄关系的发展中变成了中国的朋友。

中国经营报记者:宋明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