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叶利钦“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 21:35 中国经营报

  “总统需要智慧、个性和人性,三者缺一不可。”在自己75岁生日前,叶利钦对《消息报》的记者这样概括。

  这句话也正是对叶利钦政治生涯的最好概括。

  民主:信仰与手段

  叶利钦不是平凡人物,没人能够否认。他在俄罗斯最具决定性的时期登上政治舞台。在2005年全俄舆论中心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叶利钦和彼得大帝、斯大林、普京等人并列俄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七领袖之一。

  在这项民意调查中,促成苏联解体,领导俄罗斯向民主和市场经济过渡,被普遍认为是叶利钦最大的政治成就。但实事求是地说,对于一个从小就接受苏联体制训练和价值观灌输的人来说,叶利钦对民主的信仰,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本能。叶利钦的传记作家马蒙托夫写道,也许到自己离开政坛那一刻,叶利钦都很难说清楚三权分立和普选制与民主价值观的联系,但凭借着自己多年政坛沉浮的经验和政治斗争的本能,他却从中看到了自己政治生涯从低谷走向高峰的不可多得的机会。

  作为一个平民政治家,叶利钦在上世纪80年代就洞察到苏联解体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他凭借着自己的政治勇气和良心做出了决定,并最终成为历史上胜利的一方。而他顺应历史潮流,顺势而为的明智决定,不仅使他成为20世纪俄罗斯最杰出和最富有个性色彩的政治家,并且帮助他登上了自己个人政治生涯的巅峰。

  1987年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斗争达到白热化,在两人又一次发生公开争吵后,当时的苏联部长理事会主席和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冲着叶利钦大吼:“我绝不会允许你再步入政坛。”在当时的背景下,被总书记当面训斥毫无疑问是在政治上被打入冷宫,几乎再没有翻身的可能。但叶利钦毫不畏惧,虽然被迫离开了苏联的权力中枢,但仅仅两年后,他就以俄罗斯最受欢迎的政治家的身份重新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俄罗斯首位总统”,并最终将戈尔巴乔夫赶下台。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带领俄罗斯在未经大规模流血冲突的情况下实现了新旧体制的过渡,并为俄国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石,包括创立议会和地方领导人的直接选举制度,培养并保护新闻自由,赋予了俄罗斯地方政府很大的自主权。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同样不得不在自己的任期内就向权力政治屈服,用俄罗斯美加研究中心副主任克列门纽克的话说,当他“炮轰国会,杀害议员,摧毁政府组织中唯一一个可以挑战他的机关时,这一切就和民主无关了”。

  叶利钦任内,不只是违背民主原则,甚至是违反国家宪法的事情他都做过,但他却被当做是俄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民主进程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这就是一个转型国家的奇妙之处。

  作为职业政治家,叶利钦最大的政治动机当然是权力,但叶利钦比俄国的其他所有统治者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确实是民主原则的真诚信仰者,并且始终公开捍卫这一原则。民主也成为他给自己的继任者留下的最大遗产,并且是逾越不得的一条红线。在退休后接受自己的传记作家马蒙托夫访问时,叶利钦对同样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的丘吉尔的一段话颇为欣赏,“没有比民主更可靠的统治方式,没有比站在民主一边更有资格被载入史册的政治家”。

  继承者:矛盾与维护

  叶利钦统治的时代如今正被他亲手挑选的接班人逐渐改写。俄罗斯经济复兴和普京的强国战略让俄国人重新恢复信心,这与上世纪90年代“大动荡”的叶利钦时代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也很自然地延伸到对两位总统个人的评价上。

  2005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首次不点名地对自己的前任作了批评,叶利钦政治生涯中最大的功绩——促使苏联解体——被他认为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是对俄罗斯人民真正的悲剧”。克里姆林宫的许多官员也认为,叶利钦统治时期,俄罗斯蒙受了羞辱,国家走到了分裂的边缘,国家财富落入一小撮腐化商人的手中,媒体、议会和司法部门等机构都成了俄罗斯大亨们攫取国家财富的工具。在2005年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普京下令取消各州州长直选制度。叶利钦在接受《莫斯科新闻报》采访时警告说,不应扼杀自由、压制公众的民主权利。这也是叶利钦在离职后对普京的唯一一次批评。

  此后普京不顾权力交接时与叶利钦达成的协议,在第二任期内全力展开对寡头的打击和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的政治整肃,他因此被西方批评是从“叶利钦奠定的民主基石上倒退”。俄罗斯现任总统和前任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媒体炒作的焦点。

  但叶利钦在这次唯一的批评之后就谨守自己已经退休的身份,在公共事务,尤其是对现政权的政策上,保持了难得的沉默。许多俄国反对派和西方批评家认为,“委任”普京作接班人是叶利钦除了私有化改革之外最大的错误,但是叶利钦本人从未承认过这点,并且在最后一次接受电视采访时公开赞扬了俄罗斯的今天,并表示他已经把俄罗斯留给“新一代政治家”。最后采访过叶利钦的记者之一、《莫斯科新闻报》的塔伦说:他对我说,公开批评普京是不道德的,我想对普京说什么我会当面告诉他。对于一个对在捍卫言论自由方面取得的成果倍感自豪的前国家领导人来说,做出这样的反应并不容易。但这正是叶利钦的高明之处。

  在2005年短暂的危机后,叶利钦和普京的关系恢复融洽,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就在叶利钦去世前一个月,普京还亲自去为叶利钦祝寿。叶利钦羽翼下的“大家族”成员,如前总统的女儿塔基扬娜、前总统办公厅主任尤马舍夫、前总统的外孙女婿杰里帕斯卡以及被称为是“大家族会计”的石油大亨阿布拉莫维奇现在都在安享自己的财富,而没有被现政权追旧账。在叶利钦逝世后发表的电视讲话中,普京也仍然对这位“全俄罗斯首任总统”做出了高度评价,称正是他奠定了一个“新的民主的俄罗斯,一个自由的向世界敞开胸怀的俄罗斯、一个政府真正属于人民的俄罗斯”。普京认为,叶利钦的最大功绩在于,“制定并通过了能保障全体俄罗斯人民普遍人权的宪法”和“建立了一个高效、符合现实的俄罗斯联邦”。

  西班牙《国家报》认为,叶利钦的去世为他的继任者开辟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是巩固在俄罗斯已经开始生根的民主价值观;二是从现实政治出发,强化对国内政治生活的控制,甚至有可能退回到叶利钦之前的时代。不过,从普京的讲话以及之前他多次表示不会寻求第三任期的言论来看,就像他在刚刚接过叶利钦的权杖时说的,叶利钦为俄国奠定的民主进程是“不可逆转的”。

  身后:批判与传承

  叶利钦担任俄罗斯总统将近九年。比起他初登权力宝座时的荣耀和卸下权杖时的从容,他在任职期间却民望极低,政绩乏善可陈。他选择了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但对于两者对俄罗斯民族的“兼容性”却缺乏妥善的筹划和考量。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领域,从未经受过相关训练和亲身感知的叶利钦就显示出了自己盲目的一面,他任内聘请的哈佛经济学家在他辞职后因为涉嫌诈骗锒铛入狱,而他们为俄罗斯设计的500天“休克疗法”即便不能说是一场骗局,也是一次彻头彻尾的灾难。

  “休克疗法”造成俄国经济近乎崩溃,在之后的国企民营化过程中,财富被集中在少部分大财阀手中,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大跌将近50%,数百万人的毕生积蓄在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中化为废纸,国民寿命跌落到第三世界的水平,这一切叶利钦显然都摆脱不了干系。因此,在俄国精英阶层(大部分都是前苏联时代成长并成为各领域的精英力量)中,对叶利钦的评价反倒并不高。

  一直对前苏联体制持强烈反对立场的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梅维德夫就认为:“叶利钦在1991年承接了俄罗斯,卸任时留下的却是更糟糕的国家。他留给后世的多半是不愉快的,我不认为俄罗斯人民会以多温暖的态度缅怀他。”莫斯科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楚夫林则干脆认为,“叶利钦最大的动力就是把所有一切都拆毁,这是他最擅长的。叶利钦从来没建设,国家的财富从他手中溜走,被企业财阀、地方领袖和犯罪集团把持。叶利钦时代的领导原则就只有混乱。”

  俄罗斯著名政治评论家卡津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比起炮轰白宫、在总统大选中玩弄政治手腕、甚至输掉车臣战争,国家权势地位的下降和旧的社会等级体系被摧毁才是俄罗斯精英阶层最不能原谅叶利钦的地方。美国知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大卫·科兹将苏联的解体称为“来自上层的革命”,在破除苏联时,叶利钦的确得到了对旧的苏共权力体制不满的中上层的支持;但在重建俄罗斯时,他却忘掉了自己的这些支持者支持他的目的,而是把这场“来自上层的革命”转变为一场“彻底的民主革命”,从而极大地冷落了原来的精英们,尤其是军队、立法机关等强力部门。叶利钦时代的“大改革”没有顺利地推进下去,与他伤害了这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从而遭到来自中层的抵制有很大关系。

  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直到叶利钦结束自己的第二任期,世界

能源市场的
石油价格
一路走低,这一时期正好是俄国从苏联体制向市场经济改革转变的关键时期。苏联经济体制在找到新的改革良方之前,传统的依靠能源出口换取国际硬通货的旧体制却遭受到了长达二十年的沉重的、某种程度上是致命的打击。这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时代俄国经济改革不可忽视的背景。石油价格在普京任期内终于飙升,俄国也终于凭借着能源出口的传统政策实现了经济复兴,尽管为了维护能源出口型经济带来的利益,这一时期俄国的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世界经济的这种难以预料的变化,对于在第二任期内一心想要推动俄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叶利钦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对于目前俄罗斯的经济复兴,现在的普遍共识是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拉动,从短期来看,这为保证普京政治统治的稳固和施展其强国方略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但从长远来看,对能源出口的过分依赖却导致了俄国国内市场化改革的迟滞,甚至举步不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的下降,迫使戈尔巴乔夫开始破釜沉舟的改革,从而开始了叶利钦多次宣扬的“俄国不可逆转的变革”。但从目前来看,俄国再一次朝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也许还是要等到下一次外力的推动。当石油价格再次下跌,从而给现有的能源出口型经济带来威胁时,新的俄国领导人或许将认识到叶利钦时代壮志未酬的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并将叶利钦未竟的事业继续下去。

中国经营报记者:梁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