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和谐融合带来快速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 02:09 中华工商时报

  ———访九江市政协副主席、九江职业大学校长卢志鹏

  2006年4月30日,原九江师范学校成建制并入原九江职业大学,新的九江职业大学成立。短短一年间,九江职业大学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在校生6000余人创历史记录,总投资8000万元的系列校建工程全面启动,学校实现了快速融合、和谐发展。九江市主要领导来校调研时以“有大气、有锐气、有生气、有朝气”和“意想不到的变化”评价学校,全校师生员工更感受着学校变化带来的精神激励,九江职业大学的历史进程写下了光辉一页。

  然而一年多以前,无论是办学历史已有百年的原九江师范学校,还是1985年创立、以工科为主的原九江职业大学,都或因办学层次不高、或因错过了发展良机等主客观原因,面临着规模小、底子薄、基础条件差、发展后劲不足等重重困扰。谈及新九江职业大学一年来的变化,九江市政协副主席、九江职业大学校长卢志鹏告诉记者,学校开局良好,除了省市有关方面的高屋建瓴、全力支持外,学校的稳步改革、和谐发展、优势整合、大气定位也是重要因素。

  九江职业大学合并前,两校历史文化背景显著不同,办学模式迥异,如何避免重组出现国内高校常见的“合并综合症”是个重要课题。重组后,学校通过确立“博学多能、厚德笃行”的新校训和“技师培养基地、教师成长摇篮”的新定位等,逐步整合了两校校园文化,建立和丰富了校园文化的新内涵。同时,新的领导班子注重在渐进中进行制度创新,先大稳定、小调整,经过历时3个月“加速融合、共谋发展”的大讨论后,搅动了思想,统一了前进的步伐,学校才相继出台了包括人事、校内津贴分配、教育教学管理、财务财产管理、效能建设等在内的近80项规章制度。“新制度在稳定中发挥出了创新效应”,卢志鹏说,“它体现了公平与效率,既拉近了学校与九江各兄弟院校的利益分配距离,也为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对学校的认同感打下了牢固基础。”

  与此同时,九江职业大学大力推行“和谐工程”建设,快速融合的步伐走得更加稳健。卢志鹏介绍,在对待学生的层面上,学校响亮地承诺,“从关心学生的每一堂课、每一餐饭、每一瓶水入手”,“不让一个因家庭贫困而交不起学费的学生辍学”;在对待教职工的层面上,学校关心每一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时时处处事事体现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细处体现精神”,以人为本的“和谐工程”使学校凝聚了人心,积聚了人气,增强了发展的活力。

  而另一方面,卢志鹏认为,与合并的挑战相比,两校合并的优势其实也非常明显:原九江职业大学是九江市惟一一所市属高校,也是江西省惟一一所以“大学”命名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在工科、经贸、外语等职业教育领域已形成一定基础;原九江师范学校在赣北一度声誉卓著,堪称师范教育的典范。如果能有效地整合两校优势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和规模效益,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连通的办学体制优势上做足文章,找准定位,特色办学,在中国职业教育方兴未艾、九江市正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新的九江职业大学完全可以快速地走向跨越式发展之路。

  为此,以“步入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历程、实现新跨越”的四新发展思路为指导,九江职业大学将发展目标大气地定位为“技师培养基地、教师成长摇篮”,计划在3至5年内实现在校生1.5万人的发展规模,励志打造九江职业教育旗舰,进而使学校成为在江西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秀高等职业院校。围绕这一目标,一年来,在硬件设施方面,综合大楼、学生公寓、塑胶运动场等已同时开工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实施“青蓝工程”,正着力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学科建设上,学校立足为九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增设了外语小语种、物流、茶艺、社区管理等特色专业,强化了师范教育品牌,加强了工科、经管等优势专业,进一步形成了自身风格。同时,学校大力完善了实验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九江职业大学正越来越显示出她的魅力”,采访卢志鹏时,他指着窗外春意盎然的校园和即将竣工的15层综合大楼对记者说,“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在齐头并进,三五年后再来,九江职业大学肯定更会令人刮目相看。”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