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质量管理的中国特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 01:34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任何一种质量管理方法都有它产生的背景,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以来,许多企业都能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将我国质量管理的历史经验(如“工业学大庆”中产生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方法。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以为,这些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综合性。有中国特色质量管理的这一特性表现在,一是企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时,就遵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边抗(抗美援朝)、边稳(稳定物价)、边建(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的方针,积极采取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带有浓重的综合性色彩。二是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国有的工商企业在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这种综合性色彩不但仍然没有褪色,而且还有所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二是系统性。所谓系统性是指我国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与企业密切结合,将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其特定规律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在理论上,这个系统工程表现为对产品质量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模拟、最优化设计和数学模型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实践上,表现为对一种产品涉及的更大范围的经营质量的管理。

  三是数字性。所谓数字性是指有中国特色质量管理的全过程都是以数字说话的。无论是已经成功运用于生产实践的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模式,还是精细管理模式、零缺陷模式等都是以数字说话的,这种数字性是包括产品设计、研制、生产准备、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全过程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从数理统计方法到回归分析方法,再到控制论方法等数学方法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都是有中国特色质量管理数字性的具体体现。

  四是竞争性。市场经济也是竞争经济,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也不例外。与其他事物一样,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首先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的产品与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开展的质量管理工作都具有竞争性。而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优胜劣汰。对于全球化的市场来说,优胜劣汰无疑是一件有利于中国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好事。

  五是创新性。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自从产生以来,就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取得了长足地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两方面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在发展过程中这种质量管理制度的一些缺陷也开始显现出来。所以,以创新来解决这些缺陷就成为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创新,这种质量管理制度可以实现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

  六是辐射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每一个开展质量管理成功的企业都是一个质量科技、质量信息、质量资本的发射体,比如一种产品或一位员工,他们都是构成质量管理的重要元素,这些质量要素通过四面八方地传播,使得一些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也辐射、渗透到了其他企业的“骨子里”。

  七是网络性。网络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至少有以下两点好处:一是加快企业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的平台,帮助企业最快寻找到产品质量的最优化与制造成本的最小化方案;二是促使企业加快与时俱进的管理步伐。在一定意义上,我国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质量管理网络是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发展资源,这种质量管理网络不但可以用于企业内部,还可以用于企业外部。

  总之,目前我国企业实行的质量管理方法虽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但是却有着中国特色的共同特点。这种共同特点就是综合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根据市场要求,将质量管理工作由生产制造的小范围扩大到产品的市场调查、研发、生产、检验、 销售、反馈等大质量范围,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又快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王建贵 李志刚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