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全球变暖 汽车业要刮什么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 09:13 中国经济时报

  ■实习生李鹏

  人、环境与汽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愈来愈清晰的时代话题。汽车尾气中的铅微粒直接进入人体,碳氢化合物形成的光化学烟雾将伤害扩散到整个城市、地区。同时,汽车尾气对日益凸现的全球变暖问题的影响更为深刻。巨量的汽车尾气在改变温室气体的浓度,带来了气候的巨大变化:浓度太高的温室气体“截留”了太多太阳热量,使气候逐年变暖。虽然没有科学的、准确的数据说明汽车尾气与温室气体之间的具体关系,但是,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下,两者之间正在相互影响,却是人人普及的科学知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每个人都与汽车密切相关,我们都已成为“汽车人”。那么,全球变暖与“汽车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就成为了时代话题。

  政府产业政策的“潜标准”

  汽车早已以产业的姿态进入政府规划。据统计,全球目前汽车保有量在8亿辆左右,并且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递增。此时,政府需要为它们排出的巨量尾气做出再次“规划”。

  2007年2月7日,欧盟委员会提交了堪称全球最严格的汽车温室气体排放计划。提案拟定,截至2012年,欧盟境内新生产汽车的平均排放量将不得超过130g/km,目前的排放最高标准是161g/km。

  该提案还拟定,新生产的汽车必须强制性安装电子稳定控制和防止过度刹车的紧急制动系统,并有提示灯告诉司机何时有效换挡,以及警告他们该给轮胎放气了。Stop-go技术还将在遇到交通灯和排队时切断引擎,并在司机启动加速器后重新运转。同时,报告中拟订了一系列鼓励性产业政策,包括鼓励汽车制造商通过使用生物燃料、改进轮胎和传动装置、使用监控轮胎压力和空调温度的新型设备;教育驾驶员如何进行节能驾驶等。各种方式都指向了汽车尾气减排的目标。欧盟委员会表示,此举对于实现《京都议定书》要求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必需的——尽管存在广泛的不情愿声音。

  高速发展的中国,同样注视着这样的产业政策调整。在我国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而且,目前我国在用汽车量已有1300多万辆,在今后10~15年内,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汽车尾气减排已经相当紧迫。2006年7月,北京率先实施国三排放标准,这无疑将从源头上缓解北京城市汽车排放污染的问题。

  与汽车产业政策紧密相关的是能源产业政策。欧盟提高了汽油和柴油质量的标准,并在2000年前取消了含铅汽油;在雅典、伦敦等污染严重的地区,采用了特殊燃料,这一标准较美国更为严苛。

  针对汽车尾气减排制定的系列产业政策,考验的是政府的能力。如果欧盟委员会的系列政策得到实施,各成员国政府都将面临汽车产业工人的失业、旧技术退出市场和新技术市场推广的巨额投入、税收减少、汽车管理费用调整等系列问题的“博弈”。这一“博弈”明确告诉各界的是,通过产业政策减排汽车尾气已经是各国政府的“潜标准”。

  汽车商拓展市场的“紧箍咒”

  “这是商战。”这是汽车商对汽车尾气减排相关产业政策的第一反应。汽车业分析者认为,欧盟推动的新标准将导致欧洲大批工人失业、产量减少,而生产出来的汽车将更加昂贵,削弱欧洲汽车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一个汽车委员会的计算,新标准将使每辆新车的价格平均提高4700美元。德国相关汽车行业协会则认为,这是一场法国人、

意大利人和德国人之间的战斗。因为对于法国和意大利的汽车制造商而言,欧洲的新标准难度并不大,两国企业都是以生产低马力的小型汽车为主。而德国、英国和瑞典人喜欢的都是马力大的高档车——这很难确保尾气排放合格。汽车制造商对该标准的时间限制和排放限制有强烈反应。

  尽管如此,“环保”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商产业研发的目标之一。在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全球背景下,研制和发展新型节能和混合动力环保型汽车,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展览会连续多年的主题之一。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目标的今天,以汽车尾气减排为核心的环保研发,将成为汽车制造商头上的“紧箍咒”。

  从汽车制造技术的角度来看,治理汽车尾气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改变汽车的动力。如开发电动汽车及代用燃料汽车;第二,改善现有的汽车动力装置和燃油质量。采用设计优良的

发动机、改善燃烧室结构、采用新材料、提高燃油质量等都能使汽车排气污染减少;第三,广泛采用尾气净化技术。这主要是机外净化技术,也就是在汽车的排气系统中安装催化器、热反应器和过滤收集器等。

  但是,汽车厂商普遍认为,按照当前的技术能力,要完成如欧盟一样的特定标准尚有一定的难度。为此,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缓冲。在欧洲,洁净柴油技术发展成绩显著;在日本,混合动力技术正在逐步完善并推向市场;在北美,“氢动力”的研究正在全力推进。同时,在现有车型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发动机燃油性、提升排放技术来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及排放效果,也是目前所有的汽车企业努力的中短期目标。在这方面,日系车拔得头筹。

  来自汽车行业协会的呼吁则是,汽车制造商正在高度重视汽车工业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断增加新技术的研发投入,研制和开发更加节能和环保的汽车,从多方面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新型能源汽车,减少废气排放。在各大车展上出现的,利用天然气、电力、氢燃料等新型能源的汽车展现了他们的努力成果。

  驾驶者参与制定的“新交规”

  无疑,驾驶者是汽车尾气的直接受害者,也是汽车尾气有效治理后的直接受益者,还应是尾气排放新规则的参与制定者。那么,驾驶者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切从拥有汽车的时候开始。在选购汽车的时候,可以购买那些尾气含量达标的汽车。并定期接受尾气检测。在加油的时候选择无铅汽油。“在停车等候的时候,最好关掉引擎,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驾驶教练如此告诉我们。

  最近几年,减少汽车的出行量,日益成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一个好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合搭车已经像“服装混搭”一样成为一种“国际时尚”。许多国家政府为了鼓励组合搭车、减少车辆的出行,为组合搭车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优惠条件和鼓励政策。比如,韩国的公路收费站有一个绿色通道,车内如果有3名以上的乘客就可以免费通过。美国华盛顿则规定,车内必须凑够至少三人,才能在高峰期通过某些拥挤的公路。

  更环保的行为还是尽量乘

公共交通工具。发展公共交通并限制私车泛滥,正成为全球性的环保趋势。各国都在花大量的财力投资发展以公交为特色的城市捷运系统,尽可能使其在舒适和方便性上不亚于小轿车。在“汽车上的国度”美国,人们开始反省那种以私人轿车发展为主的交通发展战略,注重公共交通,如加大对公交的投资以及加强对公交族的补贴和鼓励等等。

  专家称,中国需要更便利的公共交通和更多的自行车。中国需要尽快改善和改进公共交通系统,并倡导以搭乘公共交通为荣的时尚,应当呼吁每个人来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战略,并在城市里倡导清洁、健身、便捷的交通工具——自行车。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