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汽车的方向盘要打向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 09:1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龙昊

  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以近40%的速度疯涨,汽车生产销售突破720万辆大关其中轿车380万辆,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全年以721.6万辆的国内汽车销量占到全球总消费量的11%,跃居全球销量第二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低价并非低质

  汽车出口同样增长很快,但问题也很多。1月9日,商务部产业司负责人说,汽车出口低价恶性竞争损害了国外消费者和我国企业和行业的利益,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形象。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的小轿车以中低档为主,平均单价为8336美元;进口的小轿车以中高档为主,平均单价为29180美元,

进口车价格是出口车的3.5倍。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出口的汽车仍旧处于市场最低端,是以低廉的制造成本来实现利润的。

  “就生产成本而言,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其他任何亚洲汽车集团,都无法应付中国的竞争对手。”韩国锦湖轮胎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世哲做了一个具体的比较,“在中国,轮胎中所含的劳力成本约为4%,而在西方这个比例为30%。即使在韩国,现在也有8%。”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产品在市场上给外界是“低质低价”的品牌形象。在德国法兰克福车展期间,德国相关行业协会对国内第一款出口到欧洲的廉价SUV江铃陆风质量提出质疑。与此同时,让国际汽车业很忧虑的是——其背后体现出来的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加速海外扩张的趋势。

  对此,自称“中国汽车工业非主流研究人员”的知名汽车专家贾新光说,国外害怕中国汽车与日本、韩国一样占据市场。日本、韩国经历过这个阶段,中国也会有这样的阶段。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不认为这是什么问题,出口的汽车是比日美、西欧的汽车差一点,但比其他要好,并且这是一个过程。随着中国汽车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日趋进步成熟,这些低价车存在的缺陷都会一个接一个地被攻克或者被新技术所替代。吉利汽车就希望其成为价格低廉品质优良的代表。奇瑞QQ经过几年的努力,不但塑造了品牌,而且在汽车品质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报告称,未来5年,世界范围内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低成本汽车市场。这将使得中国和印度的新汽车生产商为他们所生产的越来越多的低成本汽车找到市场。罗兰·贝格认为,中国汽车如果能够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将有希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汽车制造大国。

  突破与合围

  中国汽车市场的激励竞争可以从品牌和车型窥见一斑——品牌和车型投放之快超过全球其他任何一个市场。仅2005年一年,中国100余家注册厂家就推出了100多款新车,创下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项新纪录。目前国内车市仅轿车就有几十个品牌的数百个车型,几乎每一个价位都有上十款不同品牌的产品在竞争。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国内汽车厂家推出的乘用车新车型达到117个。平均三天就有一款新车面市。尽管真正属于首发的全新车型也就30多款,但这个数字已创历年之最。

  竞争的态势似乎被看做合资与本土之间的合围与突围。通用、大众、福特……跨国汽车集团在中国汽车市场攻城略地,诸多外资品牌车型在中国本地化生产,整合全球资源优势、共享平台和零部件等成为这些跨国汽车集团逐鹿中国市场的利器。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作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汽车产业战略主力军的中央军团,一汽、二汽和上汽,已经全盘由跨国汽车集团技术性掌控;自主品牌奇瑞、吉利、中华和红旗等少数几家在夹缝中艰难求生。

  有人忧心忡忡地指出:当外资品牌逐渐形成“合围”之后,这些自主品牌的前景着实令人担忧。

  赵英对于这种观点不屑一顾。他称这是不了解历史,不了解现实。他认为,目前中国的汽车业充满活力,前景光明。

  有说服力的是,2005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一个转折点。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合资企业。本土企业的年增长率为53%,比合资企业20%的增幅高出一倍以上,而当年轿车市场的增幅为24%。中国本土汽车厂商的轿车市场占有率也相应地增至25%左右。

  安永公司在其关于中国汽车工业简报中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令人兴奋和发展最快的汽车市场,而且这种状况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贾新光说,中国汽车业拥有着巨大的机会,整体都在高速增长,自主品牌发展也很快,每年都有新车问世。实际上制造不错、品牌不行,原因是汽车商无长远规划,抱有机会主义的念头。

  自主之辩

  中国汽车企业独立开发新产品不会像他们学会组装汽车那样简单。

  商务部2004年中国汽车竞争力报告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具备竞争力”。2004年销售的近200万辆的轿车中,真正属于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只占总量的一成多;其余的九成,是多得使人数不过来的所谓国产的外国品牌的轿车。

  其实,本土企业一直积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产品。李书福认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没有第二条路,只能靠自己的技术和研发。

  当然他认为自主品牌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在技术方面,我们就是要联合世界各地的技术精华。”与吉利相似,奇瑞汽车引进的是技术本身,而不单单是产品。华晨汽车则是不再单纯依靠外国汽车设计公司,而以自主研发为主。

  由于汽车商的努力,2006年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达到26.4%,一举超越日系车的25%,按国别排位中,中国自主品牌销量首度位居第一,这一比例在两年以前只有10%。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干部局局长金履忠估计,到2010年,自主品牌的国内市场份额将超过50%。

  贾新光不同意中国汽车自主知识产权弱小的原因在“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失败的说法。他说,技术不是单纯的图纸,就像做菜,依照别人的

菜谱不一定做得比人家的好吃,而是在于消化与革新,中国恰恰缺乏消化。中国汽车工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面提速,不仅仅存在于产品领域和技术层面,而是需要对品牌、服务管理等领域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构建。

  赵英说,在商用车方面,中国有足够的自主知识产权,现在需要在轿车领域加强,这不成问题,只需要时间。

  在江铃集团董事长王锡高看来,中国人造车有两个历史性转折:第一,从合资造车到自己造车;第二,从会造车到会造自己品牌的车。经过这样两个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开始发展成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担心的是,中国汽车产业没战略,迫切需要明晰的战略。中国

汽车行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具备自主创新能力,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