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品牌的 民族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 01:48 中国质量新闻网

  即使不能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他人,也要不惮以最坏的恶意保持警惕。就法国达能并购娃哈哈这件事所涉及的品牌民族性问题,提一提过去的一句老口号——“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显得十分必要。

  一提老口号,有人就发笑。当宗庆后不得已祭出保护中国民族品牌的大旗背水一战时,我们就听到了发自部分国人的笑声。他们一面嘲笑宗庆后自己缺乏品牌战略眼光,想玩鹰却被鹰鹐了眼,一面又为达能开脱,说它并购娃哈哈合理合法,即使有预谋,那也是一种战略,算不得设“圈套”,埋“陷阱”,不该给它扣上一顶“剿灭中国民族品牌”的大帽子。

  达能主观上有否“剿灭中国民族品牌”的意图,其并购手段是否预设了圈套和陷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许多民族品牌在并购过程中或者成为洋品牌的附庸或者干脆消亡,已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一些人之所以要笑,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品牌的归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获利,与其强调品牌属于企业,属于民族,不如强调品牌属于消费者来得更实际一些。只要它照章纳税,给股东带来收益,为雇员提供工资和福利保障,管它属于哪个国家!强调民族品牌,无非就是为了发展经济,强盛国力,跨国品牌吞并本土品牌如果最终于本国发展有利,高呼保持民族品牌的口号,显得不理性。如果说我们能拥有

可口可乐、宝洁、微软、沃尔玛等企业51%的股权,那么到底是持有这些品牌的国家的国力强盛,还是我们国家的国力强盛?

  很显然,该逻辑犯了以果为因及倒因为果的双重错误。如果我们拥有了可口可乐等国际大品牌的控股权,我们的国力当然会强盛,问题是我们事实上没有拥有。“没有拥有”这些品牌,或者说,我们的民族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恰恰是一个现实结果。“假设问题”的假设项若换成下面这样才符合逻辑:如果我们的娃哈哈、大宝、联想、华联等企业是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大品牌,而且手中持有51%的股权……

  即使有了这样的前提,强调品牌的民族属性、注重保护民族品牌,依然很重要。国际间的品牌竞争尽管存在共赢,但激烈的竞争也是其本相。不要以为只有在中国才存在民族品牌保护问题,其实许多国外品牌更讲品牌的国家归属和民族性问题。当我们的品牌进入他们国家的市场,到他们的锅里捞汤时,哪个跨国企业无动于衷?当跨国品牌在别的国家遇到民族性问题时,像《华尔街日报》、《朝日新闻》这样的媒体,不也在提醒他们的企业要注意国家利益、民族立场吗?

  《世界是平的》一书提出,在全球化的价值链中,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要甘于为发达国家的品牌做OEM。这话说得尽管很露骨,却是真话,而达能在关于娃哈哈事件的“声明”中说,“我们过去是、现在是,而且未来也将继续是中国本地品牌强有力的支持者……娃哈哈这个品牌属于中国和中国人民”,这话听着顺耳,但如果不是宗庆后两眼紧盯着娃哈哈品牌的预期不放,试图通过舆论为自己争得民族情感的支持,达能的“表白”是否能兑现确实是个疑问。

胡立彪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