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嘉兴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08:5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张海生

  浙江嘉兴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好势头。截至2006年底,嘉兴市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32家,入社社员1.7万户。有110家合作社被认定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被评为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1家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家被评为全省优秀专业合作社。有36家专业合作社被列入省级农业示范项目,12家被列入省财政扶持项目,2家被农业部列入部级示范项目。

  2005年,嘉兴市政府下发《关于嘉兴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考核管理办法》,出台示范性合作社的资金扶持政策。近两年来,嘉兴市各级财政每年安排直接扶持资金都在400万元左右。同时,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在合作社的工商登记、税收减免、信贷扶持等方面做好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在以下五方面得到体现。

  一是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当地资源,实行农业专业化生产,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带动农民开展基地生产,积极开拓农产品储存、加工、销售业务,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农业特色产业明显的地方,大多建立了合作社,也正是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市“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农业生产格局更加明显。到2006年底,嘉兴全市合作社连接基地面积达37.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8%。

  二是增强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能力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弱者。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把在市场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联合起来,以市场主体的身份行使与其他主体平等的谈判权利。合作社还通过统一采购农业投入品,统一产品销售等服务,构筑规模优势,大大降低农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和弱质产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合作社是资本的“集聚者”和技术的“推广者”。一方面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实现农技专家和种养能手的对接,通过技术改进、技术开发、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将农业最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通过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四是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合作社通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业分工分业。通过制定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社员按标准组织生产,实行台账记载,不定期组织抽检等手段,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

  如海盐县元通养猪合作社成立后,依托嘉兴青莲食品有限公司,对社员开展“四统一”服务,使社员在享受合作社提供的预混料、兽药、疫苗等优惠供应的同时,其生猪质量得到稳定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养猪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生猪优势产业带的形成。

  五是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合作社的有效运作,解决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产品卖难等问题,并借助于品牌效应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通过扩大规模,统一采购、供应生产投入品,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民增收;通过生产与科研的对接,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应用,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取得农业竞争优势实现农民增收;通过创新机制,合作社盈余按交易额返还和按股金额分红实现农民增收;避免农民之间的无序竞争、自相残杀,通过稳定农产品价格实现农民增收。

  记者从嘉兴市农经局了解到,到2010年,嘉兴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发展到350家,把其中250家培育成产业优势明显、服务功能健全、带动能力强劲、运作机制规范、与社员利益连接紧密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