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职业教育:城市融入的阶梯孙立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5日 17:55 经济观察报

  在《农民工如何实现城市融入》 一文中,我曾经提出在代际推移中实现流动人口逐步城市融入的观点。但问题的关键是,这种通过代际推移的逐步融入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我认为,可以将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这种逐步融入的阶梯。

  首先应当把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难的问题与之联系起来看。根据“五普”的有关数据,全国有14岁以下流动儿童1980万人,其中农村户籍的流动儿童占74%,即1460万人。有关专家测算,他们的中位年龄为7岁,以此推算,其中的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大约有800多万人。另据中国儿童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其中一直未上学的占6.85%,失学的占2.45%。而根据一些地方的调查,问题也许比上述统计数据更为严重,因为一些流动人口子女虽然没有列入失学儿童,但其中就读的往往是教学质量很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正因为如此,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难成为举国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去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两为主”的原则,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以全日制中小学为主,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但在实践中看,“两为主”原则的落实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其原因主要包括:一些流入地城市教育资源短缺,难以完全接收农民工子弟入学;一些流入地政府没有将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得不到保障,相关措施不配套;一些地方的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弟收取昂贵的“借读费”,为此,许多农民工便将孩子送入收费较少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除了上述客观原因之外,流动人口本身的高度流动性,也使得其子女很难接受稳定的正规教育。

  即使是勉强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问题,这个阶段的教育如何与其未来的发展更好地整合起来,特别是与本文要讨论的城市融入的目标整合起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比如,教育质量仍然没有保障的问题;对农民工子弟的社会歧视问题;家长工作和居住的流动性,使得看似稳定的学习机会不得不经常被打断的问题;还有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完整的

家庭教育的问题等。因此,如果将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完全放到我们现有的应试教育思路中来解决,将会非常困难,其中许多人将会成为这种应试教育中的失败者或牺牲品。这些问题有的是在现有体制下能解决的,有的则是在长时间里无法根本解决的。

  那么,如何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衔接起来?我认为,可以考虑的一个思路是,用职业技术教育来衔接流动人口子女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这样的思路有利于同时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真正实现城市化,必须解决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定居问题。而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要通过代际传递才可能实现。因此,以职业技术教育的途径使得农民工子弟成为有一技之长的熟练技术工人,无疑会有利于促进上述市民化和产业工人化的实现。

  其次,从流动人口本身来说,融入城市最重要的机制就是教育。但在目前情况下,流动人口子女在接受教育上所面临的不利局面,使得他们通过应试教育真正实现在城市定居的机会是很有限的。而职业技术教育则可以提供更多这样的机会。2004年权威部门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职业初级技术教育的就业率已达到94%-95%,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率也接近70%。现在,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者,也开始将目光转向职业技术教育。应当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来推动这个过程。

  再次,从我国产业升级的角度看,技工的短缺是我国近年来日益突出的现象。而技工的短缺无疑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落后有直接关系。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增长速度大大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流动人口中,这一问题则更为突出。国务院研究室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农民工中大部分人都是初中毕业,直接从学校到工厂,期间没有经过任何职业技术培训。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发展对于技术熟练工人的需求日益迫切、技工短缺问题不断加剧的今天,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却呈现停滞甚至衰落的局面。从1999年开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曾出现过连续两年的负增长, 2002年有600多所技校停止招生。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从1998年的60%持续下滑至2004年的38.6%,下降了21个百分点。在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才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到目前为止,其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严重不相适应。比如,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省份的广东省,中技教育相当落后,很多技工都要外省培养后输入。因此,如果将农民工子弟入学问题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加以考虑,既可以解决农民工子弟入学难的问题,促成其以一技之长融入城市,也可以有效满足经济发展对技工的需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合作。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是世界上一种普遍的做法,近年在我国也有明显推进。但更重要的是国家要在教育经费上向职业技术教育倾斜。据经济学家测算,同等规模职业学校投资应大于普通高中3倍左右,一些工科专业甚至更高。但目前,中职学校预算内生均经费标准比普通高中还要低40元左右。一些实际工作者反映,由于职业教育长期投入不足,造成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实验、实训条件非常差,跟现在职场里用的一些设备技术差距很大。这当中一个值得重视的困境是,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学费甚至比普通高等教育的学费更高,但技工在劳动市场上却很难得到成比例的回报。在市场因素有效发挥作用之前,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无疑是重要的。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