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交易所时代来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3日 22:32 中国经营报
世界真的在变平。未来某一天,资本将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一种货币形式购买任何一只上市的股票甚至其他金融产品。 本月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纽交所)和泛欧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泛欧)的合并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 “天下一家” 不单单是纽交所,全世界的证券交易市场都在大整合的趋势下。2006年是国际期货证券史上并购的高峰年,完成的并购交易至少有8宗,正在进行和潜在的并购行为也在5宗以上。除纽交所和泛欧的合并外,去年10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宣布合并,此前的7月,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与悉尼期货交易所(SFE)合并,再往前的4月,纳斯达克(NASDAQ)收购伦敦交易所(LSE)股份。这一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交易所(OMX)通过收购获得了奥斯陆交易所10%股权,并以3500万美元收购了冰岛股票交易所。除了已经发生的,还有很多并购的可能。 纽交所全球业务客户部执行副总裁罗琳说:“在未来时间段,我们会看到只有寥寥的几家大型、全球性的、多种金融产品的交易所,同时还有一些很小的、集中于地区性的或者集中于某一个单一金融产品的交易所。” 前车之鉴 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罗琳说,在交易所全球化、整个资本市场大整合趋势下,纽交所起到了领先作用。也许她忘了,最早喊出交易所全球化口号的恰恰是纽交所的同门兄弟纳斯达克。 从2000年开始,纳斯达克就开始追求一个伟大的金融梦想:建造一个面向世界各地投资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无缝股票交易服务的单一世界市场。 1999年纳斯达克在日本设立了分公司,此后通过控股位于布鲁塞尔的泛欧股票交易市场“伊斯达克”(EASDAQ),启动了“纳斯达克欧洲”交易所,接着又宣布建立“纳斯达克德国”交易所,希望通过开发统一的软件把这些市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统一的“纳斯达克全球”。 但2000年6月纳斯达克在日本遭遇了科技股大跌的危险局面,开市第一周8只股票中就有5只跌破招股价。纳斯达克日本交易所原本计划到2002年,能至少拥有200家上市公司,实际上开业一年后的上市公司数量只有50几家。面对这种情况,纳斯达克不得不在2002年10月15日终止了纳斯达克日本交易所的运作。 这开启了此后纳斯达克的全球收缩。此后纳斯达克宣布撤离欧洲市场,因为纳斯达克欧洲不仅因为科技股比重较大造成了大的风险外,在与AIM和TECDAX等欧洲同类交易所的竞争中也频频失利。2003年3月,在该交易所上市的证券在二级市场的交易额仅为620万欧元,而德交所彼时刚成立的TECDAX交易所同期的交易额就达到了1.934亿欧元。纳斯达克欧洲上市公司的数量也从刚起步时的63家锐减到关闭前的36家。 至此,短期内希望全球化的纳斯达克受到了重挫。但从去年开始,纳斯达克又开始“蠢蠢欲动”,4月,纳斯达克表达了迎娶伦交所的意愿,在受到拒绝后仍然在二级市场买进伦交所的股票。在纽交所和东交所达成战略合作时,纳斯达克也购买了日本的小型交易所嘉斯达克,同时跟瑞典交易所、孟买交易所的合作也在谈判之中,并在近期提出了收购费城交易所的可能。 亚洲世纪 罗琳表示,我们希望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市场,为此我们需要在亚洲市场上获得更多业务,占有更大份额。 然而,与亚洲交易所直接合并给西方交易所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许多亚洲证交所都未上市,这使得购买其股本变得更加烦琐。即使对已上市的香港证交所来说,如果任何企业想持有其股份超过5%,就必须获得香港特区政府的特别批准。因此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洲交易所之间的并购和合作都显得不那么活跃。 而在亚洲,中国无疑是焦点所在。合并后的纽交所-泛欧证交所公司CEO约翰·塞恩认为,未来最多的机会在中国。业内人士则表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上市的大型企业大多数集中在中国和俄罗斯,此外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小型企业的崛起迅速。中国的这种巨大的资源优势使各大交易所都在中国跃跃欲试,尽管罗琳此前访问中国时曾指出,从根本上说“我并不认为每个国家国内资本市场和我们有竞争关系,纽交所是各国国内资本市场很大的补充,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把纽交所做成各国的第二资本市场”,但她的老板、纽交所的CEO塞恩却预期,今后两年内,中国监管机构将会允许外国公司拥有中国证交所的少量股权。 中国经营报记者:邬静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