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谁惯坏了这些“洋娃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05:02 中国质量新闻网

  才烧劣质鞋,又闻噪音声。近期,山西省质量技监局对收录机产品进行抽查发现,国际知名品牌飞利浦的一款产品因有两个项目不合格而被判为不合格产品。无独有偶,近期广东省有关部门对微型组合音响、声频功率放大器进行了质量监测后发现,微型组合音响质量尚不高,不合格商品中也包括国外的知名品牌,如索尼、NEC等品牌商品。本次抽查的主要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商品说明书明示技术要求所规定的部分项目。据介绍,抽查的商品中电磁兼容(干扰特性)、常温电性能、安全试验的测试结果都不理想,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前不久,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皮鞋因质量问题在杭州被集中销毁。尽管事情过去数月,但“烧鞋”的热议仍在继续。有关人士指出,国内部分消费者以洋品牌为尊的畸形消费心理应该同时被“烧”掉。烧鞋事件之后,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说:近几年,洋品牌质量问题不断发生。自2005年开始,雀巢奶粉、索尼相机、东芝电脑相继“触雷”。事实上,各地工商部门对国际品牌进行的专项抽检行动几乎每次都不会无功而返。短短几年时间,从雀巢奶粉、

肯德基快餐到
化妆品
、服装,从索尼相机到
丰田汽车
、欧盟皮鞋,越来越多声名显赫的洋品牌跌入“质量门”事件,被查处的洋品牌往往是“大品牌、高价位、低标准”。其实,我们国家对国际品牌产品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但国际品牌生产商却不把中国标准看在眼里。

  有识之士认为,肇事洋品牌除了自身问题,还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娇宠”。其一,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地方和部门针对洋品牌大开绿灯,“三年免检”“五年免税”“特别通道”等超国民待遇,使得一些洋品牌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销售几乎到了依靠企业“自律”的地步。无可否认,目前我们不成熟的市场监管体系、法律制度的空缺和对洋品牌的监管“一好百好”的习惯思维,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跨国公司的违法行为。因而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长期以来,我们重名气、轻监管的行为导致洋品牌有恃无恐。”其二,从国门打开伊始,洋品牌就以其新巧和优质俘获了中国消费者的心,20年来一路“爱你没商量”。面对洋品牌的温情冲击,渐渐地中国消费者用来对付国货的“慧眼”闭上了,维权的意识淡漠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洋品牌是被我们“惯”坏的。部分消费者身上那种“媚洋”“崇洋”的心态,导致了一个以洋品牌为尊的市场。洋品牌恃宠而骄,与消费者的过度迷信也不无关联。有些人存在着不少消费误区,比如“崇洋、崇贵、攀高、从众”等等。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帮助民众确立全新的理性消费观念。把原先对待洋品牌的仰视转为平视。要使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水土”上一样保持他们的高品质、高信誉,就一定要使中国的消费者保持足够的“挑剔程度”。从本质上说,这也是一个民族文化重塑的过程。

  实际上,谁也不希望看到一个个可爱的“洋娃娃”被惯得没了模样儿。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宠子如杀子”。目前某些洋品牌的蛮横霸道和不守规矩已经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若不予以严加管教,说不定它还要干出什么出格的事儿呢。总之,消费大众盼望出现一个声音:无论品牌的土洋,都必须以虔诚的态度,俯首的姿势通过中国“质量门”的检验。

林 鸣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