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市场呼唤“全天候”执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04:17 中国质量新闻网

  假冒伪劣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经济“罂粟”——它的“根”扎在贪图暴利的泥淖,它的枝蔓缠绕于市场的旮旯,而它的毒液则侵蚀着经营者和部分“消费者”的心灵。日前,北京有关部门端掉一家专在晚间销售假名牌的商店。这家店的店主狡猾得很,每天都要等到晚上8点以后才开门。执法人员现场查获涉嫌假冒路易威登等20余种国际知名品牌的鞋、手表、眼镜等342件。只见店内墙上贴着醒目的LV标识,LV的鞋、欧米茄手表以及不少国际“大牌”眼镜和化妆品琳琅满目。据悉,这是北京有关部门今年以来在市区内查获的一起假冒国际名牌数量最多的案件。

  应当承认,这间售假店铺老板的脑瓜儿相当好使。他大概算计着,一般情况下,执法部门会在下午6点钟下班。此时开门“营业”接客,恐怕不会出什么错。没想到门板刚刚卸下,却正巧撞在执法部门的“枪口”上。现实中,还有许多制假贩假的“同行”,像这位老板一样“聪明绝顶”。有的选择深夜“出洞”,半夜上路摆摊;有的盯准节假日空当时间,以期避开执法锋芒;有的则投其所好,迎合部分白领人士的需求,把假名牌服装店开进

写字楼;而那些出售假名牌运动服装的商贩,最喜欢栖身大学校园或中学附近。更多的假冒劣质商品活跃于偏远乡镇甚至穷乡僻壤,专门坑害那里的农民兄弟,使众多农村消费者成为“消废者”。总之,只要能赚钱牟利,只要能让手中的“货”尽快出手,奸商们真可谓绞尽脑汁。他们深知,这个害人“买卖”能否干得长久,主要取决于“安全系数”的高低。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执法部门不能满足于“八小时之内”,更要将目光盯在“八小时以外”。而且,在熟知“猎物”的生性习惯的基础之上,要善于改变思路,实施换位思考,甚至采取逆向思维,打它个措手不及,打它个灵魂出窍。如今,各地执法部门都总结出一批行动方案,而且行之有效,屡获战果。可喜的是,法学专家已经将“全天候”执法上升至理论层面,并做出更深刻的解释。专家认为在意识层面上,转变执法思路:从大范围统一行动向小范围专项监管转变;从以临时性、运动性打击为主向以经常性打击为主转变;从依赖人海战术的粗放经营向依靠科技手段、建立长效机制和强化基础工作转变;从注重数量指标向注重质量指标转变。在制度层面上,明确各执法部门的管辖范围和权限职能。加强行政执法检查,包括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以及抽查等形式。形象地说,这支“特种兵”部队拥有“全天候”作战能力,掌握灵活机动的战术,精于协同部署,形成有效打击力量,这样一定能让不法分子闻风丧胆,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感则会与日俱增。

  但凡猎人都知道:要想捕到毒蛇,就要比蛇起得更早、比蛇更辛苦、比蛇更机敏。对假冒伪劣的“从业者”,必须“全天候”执法,对它们实行24小时“大刑”伺候!

林 鸣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