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跨行查询收费病源未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 08:29 新浪财经

  聂俊峰

  沸沸扬扬的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问题终于在近日有了一个大快人心的结果。在民意与舆论的强大压力之下,中国银行业协会一纸声明中正式宣告了这一"试行"了十个月的收费项目寿终正寝。但就在民心大快之余,媒体和公众似乎忽略了跨行查询收费遭取消的深层次逻辑。从表象判断,跨行查询费的肇始者中国银联几乎淡出这一事件。但在当前国内银行卡利益链条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卡跨行使用的定价权究竟在何方?类似的收费会否卷土重来?

  事实上,跨行查询收费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代表"国内银行宣布"停止",本质上是国内

商业银行对大众百姓的"让利"。在目前国情民心的大环境下,银行业主动承担跨行查询成本既有利于
银行卡
业务的深入发展,也是银行业推动和谐金融生活、促进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举。而跨行查询收费的始作俑者——中国银联却仅仅表示"银行与银联之间业务不受影响"。同时,它还振振有辞地以"上游供货商"角色自居,继续对银行收取"跨行查询网络使用费"(4月7日《新京报》)。言下之意,跨行查询收费的取消是银行和银行业协会之事,银联完全置身事外!?

  然而,银联在跨行查询收费中的角色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供货商。从2005年10月中国银联下发跨行查询收费文件到数家银行随后宣布收费、再到今年两会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先生建言取消跨行查询收费。诸多事实早已昭然若揭:跨行查询收费本质上就是一个因中国银联"开征"而转嫁至广大持卡人的新增收费项目。不论国内银行如何平衡发卡与ATM投资之间的成本收益,中国银联都将从每笔跨行查询收费中稳获三分之一。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声明也只能说明国内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承担了银联开征跨行查询的成本。而"上游供货商"银联对银行的此项收费却照收不误。

  这一情形正生动地反映了国内银行卡产业和利益链条中的不正常格局:一方面,随着外资银行的渗透,国内银行在零售业务领域(以银行卡为核心介质)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另一方面,国内的银行卡受理网络(ATM和POS)却由中国银联一家"上游供货商"垄断。虽然国内的ATM机具目前仍由各家银行投资布放,但跨行联网通用的网络转接只能由银联进行。同时,在银行卡收单领域(即POS布放),银联通过 “资源优势”已经取代国内银行成为最大的收单机构。银联直连POS机具(由中国银联自行投放运营)已经占到国内POS机具数量的60%。在此格局之下,国内银行虽面临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双重压力,以银行卡为核心载体的银行零售业务日益体现出求新求变的客户导向。但在银行卡服务的上游——联网通用、跨行使用等诸多方面,国内银行只能被动接受甚至传导银联对于银行卡跨行服务的成本和定价。

  因此,从跨行取款收费、商户罢刷事件到跨行查询收费、取消双币卡争论——中国银行卡市场数年来的历次"风波",银联几乎无役不与。凭借对国内银行卡受理网络特别是POS机具的掌控,中国银联牢牢控制了国内银行卡支付结算的网络、渠道、利益分配和定价话语权。以跨行查询收费为例,国内银行不得不接受银联收费并以犯众怒的方式将其转嫁至消费者,其根源正在于所有银行卡ATM跨行交易都必须倚仗银联的网络。在跨行查询相关利益分配机制上,银联毫无疑问处在一个无人可及的制高点上。实际上,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跨行查询收费,备受媒体关注的“取消双币卡”争论也同样反映了发卡银行在银行卡标准和跨行使用问题上的被动。尽管业界公认,双币卡是国人“走出去”的重要媒介,在提升中资银行核心

竞争力、落实国家“藏汇于民”政策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如同跨行查询收费一样,双币卡将来在境内能否顺利受理、能否确保不产生额外收费却很难由发卡银行决定——部分银行发行的奥运银行卡无法进行跨行交易已成前车之鉴。这也正是建行董事长会对于跨行查询问题深感为难的原因所在。

  至此人们不难看出,跨行查询及诸多银行卡市场矛盾的根源在于发卡银行的高度竞争和银行卡组织的市场垄断的格局反差,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战略、利益与价值取向的冲突。这种冲突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化解并形成一个合理的利益制衡机制,类似跨行查询收费的银行卡问题就难以根本消除。勿庸置疑,中国银行卡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其进步一日千里,国内银行及中国银联皆功莫大焉。但是,新兴的银行卡市场其实未脱稚嫩,国内民众对于即将到来的“卡式生活”仍有不适。所以,监管机构、业界和公众媒体都应当以培育市场、促进竞争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而造福于亿万持卡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