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台州商帮抱团造“大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 04:06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4月5日下午5时。在成都温哥华广场25楼一个没有门牌的写字间。记者的采访刚刚破题,便被一阵有礼貌的敲门声打断。

  “对不起!我先介绍到这儿,下面让几位副会长接着谈。”程峰一边与记者打招呼,一边急匆匆去招呼另一拨客人。

  程是成都台州商会的秘书长。他的日常工作除了为会员企业做好协调、服务与维权外,招商引资、投资服务,也是他及其秘书处的主要职责之一。这不,新办公区的牌子还没挂起来,招商引资的就主动上门了。

  “这三位客人是你们郊县政府部门的,希望我们的会员企业能到他们那里去投资。”一位副会长悄悄告诉记者。

  一个成立不到3年的民间商会,何以能吸引政府部门的“眼球”?在它的背后,又蕴藏着多大的“资本能量”与经济动力?让我们走近台州商会,走近成都的台州商人,去感受台州商帮的“惊人能量”。

  身家 在川投资超过400亿

  这几天,余炳涛显得异常忙碌。他计划投资5亿元在新津搞一个家具产业园,目前正忙于做该项目的“控制性规划”工作。

  “项目的详细进展情况,就不要报道了吧!”面对记者的采访,余炳涛显得与众不同,平淡而略显被动。回望1994年,余炳涛从台州跑到成都做油漆生意时,手里的一点“本钱”还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如今,余炳涛在成都“玩”的是资本运作,而且是成都商界一个业绩不俗的投资商,在双流、蒲江、青羊区等地同时拥有5个投资项目,涉及工业地产(工业厂房)、农贸市场、

农业产业化等多个产业。其事业的“激情澎湃”与行事之低调,形成巨大反差。

  “在成都,像余炳涛这样的台州籍商人很多。只不过,由于台州人一向低调,都不爱显山露水而已。”据程峰秘书长介绍,目前,在川的台州商人有8万多人(其中有5万人在成都),拥有大小企业400多家,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台州商人在川投资已涉及

房地产、建材、橡胶
化工
、塑料、眼镜、服装、制鞋、皮革、家具、水电、农业、餐饮娱乐等十多个产业。“即使在四川最偏远的甘孜、阿坝,你也能看到台州商人的身影!”程不无自豪地说。台州人宣称,他们生产的塑料制品已占领成都80%的市场;在成都的眼镜销售领域,三分之一的天下已为台州人所掌控。

  “台州商帮”解读之一 :有商业“底气”而又低调行事,是台州商人的一大特点。相较于其他商帮在各大媒体的频繁露脸,台州商人行事要低调许多。他们创造了经济奇迹,却避开光环,沉默不语,执着地演绎着“大隐隐于市”的现代版。

  回溯 台州商人入川“三步曲”

  “台州工商业者进入四川,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活跃于九十年代后期,快速发展于本世纪初期。”程峰秘书长把台州商人的“西进”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形象地称之为入川“三步曲”:第一步,入川皆为商,几乎全部是以做贸易为主(80年代);第二步,在积累一定资金后,部分台州商人转向制造业(90年代);第三步,台州大量资本入川,并伴以高学历、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入川(2004年以后)。

  在成都台州商会常务副会长钟加仙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台州商人在成都“华丽大转身”的身影:上世纪80年代初,25岁的钟加仙怀揣2000元人民币入川,在当时的成都火车北站农贸市场摆地摊,做羊毛衫生意。从浙江、上海批发羊毛衫到成都零售,一件可以赚15—20元钱。1986年,钟加仙又从羊毛衫市场转向塑料制品市场,成批的塑料制品从广州贩运到成都。2005年,钟加仙在成都实现他人生的第二次飞跃:与他人联合投资几千万元,在成都市崇州创办“四川安信铝塑有限公司”,自己拥有公司35%的股份;从卖塑料制品的小商小贩,变成了制造铝塑板材的公司投资人。

  “台州商帮”解读之二:台州商人不会“小富即安”。他们对财富与事业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境:有了100万,还想1000万;企业做到1000万,又想超过1个亿。与其他浙商一样,台州商人同样也会从磨豆腐、修鞋子等一些最低端的生意入手,但他们会想方设法追求产业升级。原来修鞋子的,现在生产缝纫机;原来捕鱼的,现在很可能正在造远洋海轮。钟加仙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精神 抱团齐心力量大

  “台州商会在成都并不是成立最早的异地商会,但却是运作最好的商会之一。”去温哥华广场的路上,陪同记者采访的市工商联副会长王梅女士曾如是介绍。王梅说,在成都的台州商人很“抱团”,而且注重他们的“整体形象”。他们不仅关注台州人在成都的发展,也非常关注成都经济的发展,关注成都发展的动向。“很多商机,都是他们在经常聚会、信息交流中发现的。”对此,王梅副会长深表赞赏。

  “一只拳头,总比五个分散开来的手指有力量。”军人出身的程峰很善于做力量的对比。程峰介绍说,2004年5月13日,成都台州商会刚刚成立的时候,会员企业只有168家,如今已发展到268家。为维护会员权益,商会还设立了维权部,专门帮助企业解决各种突发事件与经济纠纷。截至目前,商会共为广大会员解决各类纠纷150多件,挽回经济损失2000万元,深受企业好评。

  “台州商帮”解读之三: “抱团精神”,并非台州人的独创。北有燕赵壮士,南有客家商人,给人的印象,似乎比台州人更加讲究“抱团”。而浙商及其台州商帮的“抱团精神”能够在现代经济中“大行其道”,除了讲“血缘”、“亲缘”、“乡缘”、“义字当头”等共性之外,他们也更加讲究商业原则。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川的台州人,无论是“你办厂、我开店”也好,产业配套也好,相互之间的资金拆借也好,企业之间的股份合作也好,都是建立在市场规则、商业原则基础上的“抱团”。这种“抱团精神”,是包括台州在内的新浙商所独有的,也是他们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点评

  学习“台州商帮”:抱团 诚信 敢闯

  ——专访市工商联副会长王梅

  “台州商人与宁波商人、温州商人同属浙商,他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成都市工商联副会长王梅看来,“台州商帮”的抱团、诚信及敢闯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王梅副会长认为,浙江商人,包括台州商人、宁波商人、温州商人等,他们的成功首先就在于他们敢于走出去,满世界跑,这是他们的共性。为了摆脱贫困,他们敢为天下先,筑码头,闯天下。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马上就有浙江人去开拓。据说,台州商人在四川的商业触角已伸向甘孜、阿坝。在成都,连一些小集镇上都有台州商人的身影。 “台州这地方,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历史上交通极为不便,信息相对闭塞,土地资源奇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矿产资源几乎为零,文化水平也相对较为落后,可以说是要什么没什么。正是由于没有什么值得眷恋的,他们才勇于往外走。”王梅副会长表示。

  “台州商人的鲜明个性表现在抱团与诚信上。有人说,台州的地形构造,就像一个开放的容器,在这里承接最多的是台风,因此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互助、诚信,才可能抗击台风的危害。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王梅说,台州百姓历来就有“抱团”的传统,大家合作造船下海,生死与共,风险同担,利益共享。改革开放后,台州人第一个实现股份制,并成为台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制度优势。台州民间金融发达,并有序运作,这就需要极强的诚信意识作为保证。台州民营商业银行运作得如此完美,靠的就是诚信。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与深思。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