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西部新增长极:川渝携手打造成渝经济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15:09 21世纪经济报道

  

西部新增长极:川渝携手打造成渝经济区

  本报记者 吴红缨 重庆报道

  此番重庆四川两地没再纠缠于“川渝”或“渝川”这样的细节,为合作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

  重庆和四川从未这么迫切地要构建更紧密关系,以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谋一席之地。

  4月2日至4日,在成都,重庆、四川两地政府就“共同打造成渝经济区,建成中国西部新增长极”达成共识。

  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和市长王鸿举率领的重庆党政代表团西行三天,最大的收获,无疑是与四川省签订的《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下称协议)。

  两地学者评价说,西部可望由此进入一个崭新黄金时代。

  “一极五基地”

  4月2日签订的协议,首次共同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地理范围: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成都绵阳等14个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沿线城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为载体,以老成渝高速公路经济带、黄金水道经济带和川东北经济带为区域经济发展轴心。

  川渝合作定位于“一极五基地”———国家新经济增长极、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双方同时明确,共同全力打造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建立统一市场,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双方强调建立市场一体化机制,并承诺该经济区域内的一切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等。

  “这个协议框架,基本采纳了《川渝经济合作发展思路》课题的研究成果。不同之处在于,成渝经济区原包括重庆库区,因为考虑到库区的复杂性,这次未列入。覆盖范围由原来20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5.5万平方公里。”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说。

  作为川渝合作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之一,林凌和一众重庆学者牵头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招标课题《川渝经济合作发展思路》。

  新增长极

  合作协议的签订,意味着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将成为川渝两地的长期发展战略。川渝政府和学者均对此持乐观态度。

  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三大极点。但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问题开始显现:三大“增长极”都在东部,对中西部的带动作用有限,导致东中西部差距拉大。

  而“十一五”总体规划中,已经把区域平衡发展列为重点方针。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亦表示,这既是川渝两地的共同利益,也是两地的共同历史责任。

  西南交通大学川渝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骆玲透露,就在川渝签署合作协议前两个星期,四川省委书记杜青林曾率地、市、州主要负责人,走访东中西部的浙江、山东、河南、内蒙、广西、江西六省区,深感差距。

  而重庆直辖十年以来,虽有显著发展,但其经济总量显然仍不足以担当“西部新增长极”重任。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重庆经济总量在西部排位不升反降,由直辖初的第5位滑到第6位。

  因此,共同打造成渝经济区,成为双方最佳的战略选择。川渝学者普遍认为,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成渝经济区这种两个核心城市的结构“无论其经济基础、人口密度、产业聚集、物流条件,均有着特殊的优势”。

  与东部地区比较,成渝经济区面积仅占全国的1.7%,但聚集了全国4.7%的GDP和接近8%的人口,虽与东部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有较大差距,但预计到2020年成渝经济区GDP可以达到4.8万亿元,占全国的7.8%,仅次于上述三大经济区,极有可能成为“西部经济新增长极”。

  另一个利好是,今年初,国务院西部办颁发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成渝经济区”。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廖元和认为,这意味着成渝经济区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又一个“增长极”,已由学术讨论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合作与竞争

  川渝合作核心在于重庆与成都,但是,两市过往的合作被学者们评为“不及格”。因此,如何保证此次合作协议的实质性开展,是各方关注的话题。

  近三年来,成渝两地各方成员共实施合作项目3650个,相互引资260多亿元,商贸流通额达200多亿元。但专家评价说,“即便如此,双方的合作面窄、合作规模小、合作层次低等问题,依然不可回避。”至今,300公里的成渝沿线尚未形成一个经济带。

  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平曾解释称:“与长三角地区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合作模式不同,川渝之间的区域合作多由两地政府推动,因此存在一定难度。”

  为获得中央层面的推动,4月2日双方签订的《协议》确立了联手向国家发改委递交《关于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示》,使其列入国家规划,同时争取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重点开发区。

  同时,竞争也是成渝双方必须直面的现实。两地的发展目标一直具有明显的竞争性,成都的定位是“三最”: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而重庆的目标则直指长江上游中心城市。

  林凌认为,这需要双方用开放的观念和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合作,内耗是没有意义的。

  四川省发改委主任解洪对媒体表示,川渝双方已经达成了一致,首先就是要对双方的产业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空间布局,避免重复发展和无序竞争。

  

重庆大学教授雷亨顺建议,合作过程肯定是艰难的,从局部做起,通过项目合作进行探索,是可行的方式。这个途径也为川渝双方所重视,他们表示,双方马上要做的工作就是,召集相邻部分区县,具体引导他们先从区县层面开展川渝经济合作。

  川渝政府协商,将建立统一工作和协调机制,保证两地每年都要进行一次高层互访和召开经济区合作论坛。第一个合作论坛确定于今年5月在重庆召开。

  骆玲注意到,此番两地没再纠缠于“川渝”或“渝川”这样的细节,认为它为合作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

  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在成都发表讲话时称,川渝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