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多措并举促进废物零排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12:33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严娟娟报道 4月4日,在京举办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废物零排放”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马力强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采取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综合措施,并学习和借鉴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废物零排放,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环境警钟 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前列,主要涉及火电、钢铁、有色冶金、化工、焦炭等行业,造成50%以上的城市出现过酸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594万吨,同比增长1.8%。 这组来自国家发改委价格司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的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马力强毫不讳言地指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能源、资源供给不足、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能源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中国正面临全球最严峻、最复杂的环境问题,中国要想在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单位GDP环境影响必须至少减小九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在4日的论坛上表达了自己忧虑。 如何减小单位GDP对环境影响? 马力强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的必然选择。 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处在探索和示范推广阶段,还未形成一套完备机制。因此,学习和借鉴它国的先进经验,是其重要的一环。我们的邻国日本,就是一个不错的榜样。马力强在论坛上明确表示,将学习和借鉴日本等国家的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论坛上,联合国大学零排放论坛理事长、日中经济协会代会长藤村宏幸先生也介绍了日本的经验。他说,联合国大学于1994年以产业界为对象,率先提出了“投入生产工序的原材料均应转换为产品”的构想,为“零排放”概念的实际运用指出一条明确的途径。该构想一经提出,便迅速为日本社会所接受,并很快付诸于实践。一些主导产业和企业甚至认为,如果不将零排放付诸实践,企业今后将无法生存。 1997年,日本政府(当时的日本通商产业省环境厅)以零排放为理念、以形成循环型地域为目标,将生态城市建设事业作为国家项目加以推广。目前,已有26个地区通过了国家审批,纳入了生态城市体系。 中国做法 近年来,尽管我国循环经济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不少试点企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在实现企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同时,能源、水、原材料基本上不增长甚至负增长,有的还实现了废渣、废水的“零”排放。 但环境问题依然严峻,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国家发改委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重点组织编制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尽快出台循环经济法、修订节约能源法,抓紧出台《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抓紧制定废旧轮胎、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认真抓好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适时启动第二批试点;组织实施好一批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重大专项,支持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编制和发布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六是完善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增加循环经济发展资金,形成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入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