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民工“就地入学”难在哪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00:31 北京商报
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力还未得到真正的保障,国家又开始为农民工们的教育情况“操心操劳”。 日前,建设部、教育部等5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建筑面积或工程造价达到一定规模的工程项目,在工程开工后要依托施工现场设立农民工业余学校,开展本企业农民工培训工作,农民工业余学校的建设费用主要由工程承包企业负担。 这项政策是否惠民?如果这是一道选择题,答案则为“是”,因为此举于教育公平的意义肯定是积极的;但是,如果要求以问答题的形式来解答,情况就复杂多了,因为在农民工目前生存和就业的环境面前、在实现教育公平的种种藩篱之下,政府的呼吁之声显然太苍白柔弱了。 国务院去年发布了《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在被调查者中,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内的仅占13.7%,8-9小时的达40.3%,9-10小时和1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23.48%和22.5%。如此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使得农民工无论在体力或精力上都已经无暇顾及受教育与否了。 此外,虽然用人单位有支付一定培训费用的义务,而且通知中也要求工程承包企业负担学校的建设费用。但是,试问在不绝于耳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要工程单位拨付多一笔款项给农民工上课是否现实呢?又或者若由单位扣除农民工一部分劳动所得用于建设学校和进行培训,少了工资的农民工们还是否会领政府的情呢? 教育是全民福利,受教育权是人权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教育权意味着国家承担更多责任,它要求国家以作为方式履行给付义务。尤其在市场化途径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如果政府不增加财政支持,保障农民工教育权利的政策则寸步难行。 刘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