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工程招标中的商业贿赂——读谷辽海的长篇小说《黎明前的博弈》有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 01:38 中国质量新闻网

  “早晨六时许,高速公路A标段其中的一段路基突然发生坍塌事故,90余米长的路基断裂,外移下陷12米,导致十几辆货车、出租车、轿车前后相撞,造成2名司机重伤、3名司机轻伤,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这是21万字长篇小说《黎明前的博弈》中的片段,小说以公共利益相关的工程、医疗等招标采购领域的商业贿赂为主题,讲述了发生在京珠高速公路沿线上的系列相关联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耿依林大学毕业后在某省城发改委工作,几年后到一家由发改委创办的招标公司工作,开始进行30亿元高速公路系列采购项目的招标采购代理。省委副书记、交通厅厅长等高官收受众多投标供应商的“好处费”后,为满足行贿人的愿望,通过营利性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暗箱操作,以名为公开招标实为暗中指定的方式,将招标采购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的纳入行贿人与受贿人的名下,一次次地利用招标进行洗钱,侵呑国家数亿元的公共资金进入个人的腰包。

  起初,小说的主人公耿依林痛恨不透明、缺少公平竞争的招投标制度,希望这种制度与国际上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接轨。但他又生活在现实的矛盾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己也渐渐地开始麻木了,也习惯了现行的制度和实践中的通行做法,开始学会与政府官员串通一气,开始利用招投标制度的漏洞,通过各种巧妙隐蔽的方式,屡屡帮助上司赵绪钱等人规避法律,一次又一次地铤而走险,不择手段与采购人的实权人物进行勾结,通过不同方式的投标不断地进行洗钱,在工程、医疗、教育等招标投标中牟取暴利,然后与官员共同分享利润……

  中标的工程层层转包、分包,意味着层层对下一家进行扒皮,这样对于中标供应商以及他的下一家来说,投入的资金产生效率快。这种现象的根源还在于我国现行的招投标制度所普遍存在的暗箱操作、权钱交易,最终形成国家的豆腐渣工程。

  《黎明前的博弈》这部长篇巨著的作者谷辽海先生系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首席法律顾问、北京市辽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这部小说是他继《法治下的政府采购》、《中国政府采购案例评析》等专著后的第一部政府采购法制题材的作品,也是谷辽海先生政府采购系列丛书的第五本专著。他把深奥、枯燥的政府采购方面的法理和专业知识融入、揉进到了小说具体的故事情节中。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暗箱操作的招投标故事,再现了我国《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两部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缺陷……

  小说中的故事素材主要来源于作者承办的系列案件,实有其事,但为了避免人们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人物、时间、地址等内容进行了虚构。小说是一部反面教材,提供广大读者专业技巧和招投标法律知识的同时,也在讲述我国现行招标投标领域里重重黑幕。小说披露了商业贿赂的运作规律、各类关联交易和种种鲜为人知的回扣方式、交易手段。主人公耿依林一方面深思着法律的缺陷以及自己的困惑,另一方面实施暗箱操作时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通过自己丑陋行为的反面教材呼吁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中国质量报》

作者:李艳娜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