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国际甲醇巨头对我国甲醇产业威胁初露端倪 甲醇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亟待建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 04:18 中国质量新闻网

  目前,我国甲醇产业市场竞争白热化。甲醇作为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在化工产品中应用广泛。一些研究机构专家和龙头企业负责人分析认为,未来5年我国甲醇产能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市场需求增长速度,产业竞争力不高的致命弱点将日益凸显,2010年之前国外甲醇巨头以低价冲击中国市场已无悬念。他们建议,我国甲醇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在商务部的指导下,尽快建立和启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防范倾销行为。

  神华宁煤集团项目部总经理孙照亮认为,近年来,我国甲醇产业发展速度极快,多个大型甲醇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盲目的投资建设很可能埋下隐患。目前,我国有甲醇生产企业200多家,主要集中在几个较大的生产企业,其产能均在20万吨左右,最大的甲醇单套装置规模达到40万吨。广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坚认为,由于新建装置纷纷投产,而新的消费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因此在未来几年里,我国甲醇产业市场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状态。

  另一方面,进口低价甲醇冲击中国市场已无悬念。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延伟认为,甲醇产品属低价值化工产品,低成本是该类产品竞争的核心和企业采取的重要竞争战略。低成本需要优化各种影响产品成本的生产要素,包括原料价格、

能源价格、融资成本、折旧费用和物流费用,而跨国公司在上述诸要素中占有优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专家李奋明分析认为,国际市场新一轮调整期建设的大型装置大约将在2007至2008年相继投产,届时规模化效应将迅速凸现出来,但由于甲醇燃料及甲醇制烯烃引发的甲醇消费高峰期约在2010年才能到来。因此,国内外甲醇市场在2010年之前的竞争将十分激烈。

  未来5年,世界净增甲醇装置产能将达到1100万~1300万吨/年。世界甲醇生产商必须寻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去消化上千万吨多余的产能。从全球范围看,只有甲醇消费增长率超过20%的中国市场有能力消化这些多余的产能。如果未来5年内醇醚燃料能够被正式列入国家替代能源目录,或甲醇制烯烃项目获得成功并大面积推广,中国甲醇年消费量有可能达到3000万吨。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张瑞和认为,中国巨大的甲醇现存市场和更加巨大的潜在市场,必将成为世界各甲醇生产商角逐的战场。要想在中国市场上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则必须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而这些正是世界甲醇生产商的强项。

  因此,我国亟待启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防范国际倾销行为。张瑞和建议,我国甲醇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在

商务部的指导下,尽快建立起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国际甲醇制造商的产业发展动态和国际甲醇市场的变化。未来5年内,一旦发现国际甲醇制造商的倾销行为,我国行业协会要实时对产业损害程度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测算,选择适当的时机祭起
反倾销
“大旗”,以达到产业保护的目的。

  目前,国际甲醇制造商对我国甲醇产业的安全并没有构成直接威胁,但随着数套世界级规模的甲醇装置陆续投产,国际甲醇制造商对我国甲醇产业的威胁将逐渐“显山露水”。

  张瑞和认为,未来5年内,国际甲醇生产商为了在中国市场上分得一杯羹,首先要与中国的甲醇生产企业竞争,会以低于中国甲醇生产商的报价进军中国市场。各国际甲醇生产商之间为了争夺较大的中国甲醇市场份额也会相互压价。

  国际甲醇制造商完全有能力采用低价倾销的方式挤垮我国甲醇产业。未来2~3年内,一批新建甲醇装置集中投产后,受市场供过于求和企业间竞争的影响,甲醇市场价格将从目前的3000元人民币/吨下跌到2000元人民币/吨左右,企业仍有利可图。而国外那些建在天然气产地的大型甲醇生产装置生产成本只有60~80美元/吨,降价空间比国内企业要大得多。如果价格跌破成本价,大多数国内企业将很难维持正常生产,全行业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而对于生产成本只有60~80美元/吨的国际甲醇制造商,即使价格再低仍有利可图。

  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具有维护产业安全的基础性、前瞻性和预防性作用。通过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可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来自国外进口产品的冲击与影响,维护产业安全。《中国质量报》

作者:李 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