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市场换技术需新战略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 10:12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邵昌平报道

  日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不仅难以换来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反而会妨碍内资企业通过努力研发,自主创新。

  这篇题为《市场换来技术了吗?》的报告,是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委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进行的课题研究报告。中国从1992年开始明确提出“以市场换技术”——允许外商进入中国市场,但要带来先进技术。在15年后的今天,中国引进外资是否真的换来了技术?国家决定重新开始评估这个战略。

  技术没换来,市场却让出去了。于是有人认为,“以市场换技术”此路不通,发展科技只能靠自主创新。以中国汽车生产为例,目前表面上形成产销两旺的局面,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市场让出去了,原有技术也丢了,新的技术又没掌握,真正成了依附型的汽车工业。

  而在3月29日的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暨南汽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对这一问题却有另一种看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汽车技术的项目数和总支出可能比日本与韩国之和还要多。

  但用于消化吸收的费用只相当于引进费用的7%,与日本差了100倍。这一点费用只能解释图纸,不可能吃透、消化,更不可能再创新。”

  陈清泰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在技术引进上肯花钱,因为可以立竿见影;而对消化吸收上的投入却很吝啬,因为这样的投入似乎“远水不解近渴”。

  有资料显示,日本引进技术时期,平均花1美元引进,就要再花约7美元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这样投入的目的,是把引进的技术嚼碎吃透,彻底完成技术学习的过程,登上新的技术平台。

  “有产权,无知识;有技术,无能力”,陈清泰说,这个问题应该引起企业的警惕,引进了技术,并不等于就有了对技术再创新的能力;引进技术的水平,更不能代表自己的技术创新水平。

  有了“引进”这一省力、省时的技术来源,一些企业却没有给中方技术人员留下多少施展创新才能的空间。陈清泰说,要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锻炼出高素质员工队伍,使本地产业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在参与全球竞争中造就世界级的企业家。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认为,“换技术”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消化吸收之后的创新。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还是必要的。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从社会主义阵营引进技术,包括随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阶段,例如造大飞机“运10”等,也都从未拒绝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关键是要建立起自己的科研队伍建设。没有了“自我”,何谈“换”来的技术?更不要说创新了。

  其次,“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我国的技术引进以及吸引外商投资是企业行为,为了企业自身的短期利益,重硬轻软,重复引进;另外,各地方为了本地的利益,也争相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外商投资,从而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