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任何人不能从自己的过错中获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 03:20 都市快报

  财经时评

  徐迅雷

  有句著名的法谚说:任何人不能从自己的过错中获益。然而,许多人恰恰就是因自己的过错与不义而获益。“麦当劳薪水事件”的曝光,就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形。

  “4元人民币能买到什么?两个冰激凌甜筒!”而这“4元”正是麦当劳支付给兼职员工的小时工资。在广东,麦当劳、肯德基、还有必胜客,付出的都是类似的“超标低工资”;如今,麦当劳薪水事件波及全球,他国雇员也不满低工资。

  

麦当劳的“主人”们,通过支付超低工资,赢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们就是“过错与不义”的获益者。低工资还只是其一,这些洋快餐还涉嫌让兼职员工工作时长几乎相当于全职员工,但并不给予全职员工的福利待遇。他们钻的是中国劳动法的“空子”,因为兼职的打工学生不属于最低工资等规定的适用人群。

  这背后,其实还并不仅仅是制度供给问题。明明是可怜的低工资,为什么这些兼职的打工学生还是去干活,而不是让人家找不到雇工?为什么麦当劳明知雇员满意度较低,却不愁找不到兼职者?因为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尽管“洋快餐”涉嫌违规,但它起码不拖欠员工工资。这意味着,他们的雇工比那些为讨工钱而跳楼的民工要好。

  从这一层面看,问题已从制度性变成了社会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认为,当一个人能从其经济活动中获得的“个人回报率”远低于“社会回报率”时,个人就不会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了,个人的闲暇时间也就升值了——这就是说:一个人当所获报酬与贡献不成比例,他宁可闲着不去“打”那该死的“工”。反过来看,去麦当劳打工的学生依然趋之若鹜,可见其“报酬贡献比”还不是最坏的。

  事情可怕就在这里:它不是最坏,但明摆着有坏,于是进入了一个“灰度空间”;“低工资”走的时间长了,便成了“路”。为什么我们的环境给人家留下那么多的灰度空间?劳动力供大于求,就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现实。当年美国的老福特很精明,通过给员工加工资,稳住了员工队伍,最终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其背景就是在低工资情形下大量员工的流失。

  面对这样的“灰度空间”,我们并不是不能作为,而是需要诚心去构建和谐的雇工伦理,最终使雇主成为负责者。制度弥补当然是一个前提,修改我们的劳动法是必须的,得让它能够调整兼职员工受损的利益。伯尔曼说,法律是“分配权利与义务,并据以解决纷争,创造合作关系的活生生的程序”;我们的劳动法必须成为这样的“活生生的程序”。但是,光有劳动法同样是不够的,工会组织和雇工自己,必须成为权利的保护者主体;而今揭露“薪水事件”的仅仅是媒体,雇工和工会作为利益主体却是失声的;而这种“失声”,本身就是一种“自己的过错”。

  最后的路径,就是司法的救济。法谚说,“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最近在美国,全球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公司就因贪图“小便宜”、强迫员工超时劳动,惹上了大麻烦,结果被判巨额赔偿;沃尔玛觉得很委屈,在法庭上辩称员工“加班”是“自愿工作”,但法院还是毫不留情。若有一天我们看到麦当劳、

肯德基的兼职雇工将雇主告上法庭并赢了官司,那么我们就能看到以法治治理“灰度空间”的魅力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