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用信誉 塑造品牌《中国市场企业信誉报告》听取专家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 04:28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市场的企业信誉不完全取决于企业,但最终作用于企业”。3月31日,由全国信誉工程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以用信誉承担历史责任为主题的《中国市场企业信誉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公示座谈会上发出的观点。此次座谈会针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需求的迫切性与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期性矛盾,提出应大力推进市场信誉机制建设,打破市场失信信息传递的体制性障碍,提高公众和消费者行使信誉第一执行人的市场响应效力,创造将企业信誉转化成企业价值的奖惩机制和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信誉管理水平,并以此塑造品牌形象。

  针对企业竞争环境,《报告》指出,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掺有非市场性因素,依此构建起来的企业信誉基础不稳固,其品牌价值难于复制到国际市场。这可能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最大障碍。许多中国企业先打国际市场,反过来再打国内市场,反而更具竞争力。《报告》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对企业诚信和信用的管理,减少对企业信誉的直接影响,从而使企业信誉真正成为市场机制作用的产物。

  在中国信誉论坛学术委员会针对《报告》的研究会上,与会专家围绕“信誉产生于过去,作用于未来”的特点,对过去几年发生的柯达、珍奥核酸、太子奶、富士康等企业信誉事件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认为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是对信誉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论是生产经营的诚信,还是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树立,都存在基本态度上的诚实和危机管理的缺失。这些企业在信誉方面的问题,要么是在法律和社会责任上缺乏认识,要么是无视公众知情权,要么是大庭广众公开撒谎欺骗。按照“产生于过去,作用于未来”的信誉特点,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市场行为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来自信誉的惩罚。随着信誉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中国消费者以信誉视角审视市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那些曾经主观恶意失信的企业应该也必将蒙受必要的损失。

作者:王娅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