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摩根士丹利:牵手中国房地产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 08:55 中国经济时报

  张锐

  世界投资银行巨头摩根士丹利公司3月23日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在截止到2月28日的第一财季里利润同比猛增69%,达到26.6亿美元,成为其1986年上市以来表现最好的财季。实际上,无论是从大摩曲折的历练过程审视,还是从其频繁的业务调整和创新行为分析,拿到今天的大红成绩单也属必然。

  转动业务大盘

  如今,经历了萧墙之乱的摩根士丹利在新的掌门人麦晋桁引导之下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从内乱中走出的大摩为自己确定了最新目标:到2010年税前利润翻一番。为此,调整与更新市场业务的步伐在过去两年中一直没有停止过。

  仅仅依赖利润率高达26%的资产管理业务,从而牺牲了公司整体业务的增长是很长一段时期摩根士丹利业务经营的一大败笔。为此,大摩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新增长计划:私人资本投资、对冲基金、抵押证券、

股票衍生品、新兴市场和未来旨在强化市场地位的收购活动等。资料显示,仅今年第一财季,以上新业务收入就增长了近3倍。

  公司金融服务超市的业务模式是在添惠的Discovery信用卡业务与摩根士丹利投行业务合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由于信用卡业务一直难有起色,大摩曾决定将该业务分拆出去。但麦晋桁如今却认为,Discovery不仅是一项强劲的业务,而且还是摩根士丹利颇具吸引力的资产。

  对于摩根士丹利与添惠的合并,大摩新的董事会至今坚信大方向并没有出错,问题就出在执行上。特别是对添惠带过来的经纪业务,摩根士丹利高层认定大有前途。为此,大摩不惜重金从美林证券挖来了其全球私人客户集团主管詹姆斯·戈尔曼,执掌大摩处境艰难的零售经纪业务部门。昔日萎靡不振的经纪业务如今成为了大摩经营棋盘上的亮点之一,其利润率高达20%。

  驰骋中国市场

  无论是基于公司的全球布局,还是其重点进攻的方向,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摩根士丹利最为心动的地方。

  作为国际上顶尖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在中国上市企业大宗股票业务的承揽上一直拔得头筹。从中国人寿、中芯国际、中国石化、中国铝业、中国外运、中海油田服务到中国建设银行的海外发行上市,大摩清晰的身影都穿梭其中。不仅如此,大摩认为,中国国内股票市场的市值可在2010年上升到两万亿美元,成为紧随美国或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二或第三大股票市场。对此,摩根士丹利相信自己手中高达6亿美元的QFII资金一定会从中国A股市场赚得盆满钵盈。

  前不久,摩根士丹利大张旗鼓地完成了对中国南通商业银行的全资收购。而对于这项并不需要动用巨资的市场行为,麦晋桁告诉媒体的答案是:如果与建行合资组建中金公司是摩根士丹利在中国建造的第一个“里程碑”,那么收购南通银行则是摩根士丹利的又一个“里程碑”。

  大摩在中国的市场战略将正在由传统的IPO承销业务转向私募投资和

房地产投资基金等直接投资方式上来;而且与许多国际短线投资相比,摩根士丹利始终强调自己将在中国市场扮演一个出色的长期投资者。

  实际上,大摩在中国已经风生水起的直接投资无疑为其已经运转起来的全新资本布局作好了相当厚实的铺垫。在私募基金方面,大摩的成功投资项目包括平安保险、蒙牛、南孚电池、恒安集团。尤其在平安保险项目中,大摩以3500万美元购入平安保险股份,11年所获累计回报是11亿美元;而蒙牛则令大摩获得近20倍的投资回报。

  当然,在大摩私募基金运转中,最让他抖尽威风的还是其不断壮大起来的地产基金。资料表明,大摩目前已经将地产基金的50%投入到了中国各种类别的房地产组合、上市或私有的房地产运营公司,以及直接房地产资产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并在过去三年中呈现出年均增长3倍的加速态势。作为自己的最新投资行动,2007年1月底,摩根士丹利以5.3亿元收购了上海徐汇区的高档住宅项目永新城,3月初,大摩又斥资13亿元人民币买下了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一块面积约2.4万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开发超高层办公楼及多层商业地产。分析人士表示,摩根士丹利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中国的房地产项目开发,真正开始有了“

开发商”身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