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有个“节”挺好的(2007-03-29 7B)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 06:30 中国质量新闻网

  “3·15”不仅成为消费者的一个重要“节日”,连央视举办的“3·15”晚会,也颇受全国观众喜爱。每年围绕这个日子,全国上下要掀起一场规模不小的“运动”——这是一个文明程度和群众参与热情极高的“运动”。它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城镇,而且正向农村地区波及。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一天,所有的假冒伪劣产品都缩头缩脑,所有的商家都对顾客露出了笑脸,所有的阳光都照耀在消费者的身上。

  围绕“3·15”,明显分成“两派”。一派为拥护者,他们是多数派,主体是平民百姓。 另一派为“反对派”,人数不多,以文人为主。他们每年都提出建议:最好能取消这个“节日”,并喊出应该“每天都是“3·15”或“把3·15变成365”的口号。口号固然漂亮,但毕竟与现实不符。我注意到:反对派明显忽视了国情,并低估了对手的“顽强”程度。事实上,连胡同里的大爷大妈都晓得,要想全民抵达消费大同的彼岸,还要走相当遥远的路。“两派”的观点虽然各异,但目标并无分歧,他们最终的愿望,都是希望让消费者的屁股坐到“上帝”的宝座上。我个人认为,消费者有个自己的“节日”,其实挺不错。他们在这一天真正团结起来,发出同一个声音,配合政府有关部门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震慑不法商家,喝退假冒伪劣,享受到公平消费的美好待遇。大而言之,扬眉吐气;小而言之,解恨出气。事实还远不止于此,“3·15”之前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全国都会沉浸在打假

维权的热烈气氛中。乐观者在展望前景时这样说:惟有把活动坚持下去,这个“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就会延长为“保护月”、甚至“保护季”——从而达到“天天都是3·15”的境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每年“3·15”的主题都有变化,内容也日见丰富。不仅官方色彩越发浓重,平民维权意识也日益提高。最重要的是,这个“节日”使得消费者日益成熟,互为支撑,逐渐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据权威人士称:以往每年“3·15”,都是消费者的“申冤日”和“诉苦日”。现场咨询投诉家用电器、日用品的较多,而且多半是些“家长里短”。今年情况大不一样,市民咨询反映的问题多集中于食品,而且他们更关心公众

食品安全、公众服务环境等“重量级问题”。场面也由一般的摆摊发放材料,提升到研讨和论坛的高层次。这里,我建议央视再搞“3·15”晚会,最好能削弱悲剧色彩,增强喜剧色彩。没有必要非把节目做得哭哭啼啼,单纯追求煽情效果,这样反而容易淹没主题。在一个法制国家,更应提倡公众理智维权,依法办事。和许多事情一样,打假不相信眼泪。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年这“节”那“日”的,竟然达到数百个之多。老实讲,大多数“节日”都是走个过场,引不起群众多少兴趣。惟独“3·15”活动,堪称群情激昂,万众参与。为什么?因为无论日进斗金的达官贵人,还是关心柴米油盐的平民百姓——人人都是消费者。如此说来,芸芸大众有个自己的“节日”,不是挺好?

作者:林 鸣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