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种植由粗到细 农家从穷变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 06:40 中国质量新闻网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发挥地方优势,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快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浦城特色的农业发达、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发展道路。目前,浦城县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4.32亿元,年均增长6.6%,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5%,农业产业规模生产基地已达4.7万公顷。全县已有大米生产规模企业35家,竹木加工企业85家,灵芝有机基地2万平方米,薏苡种植达千顷以上。发展食品加工龙头企业45家,农业龙头企业产值超亿元,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30家,实现产值9.1亿元,年均增长34.1%。农民从产业经营中人均创收1200元,三年净增420元,年均增长17.9%。

  浦城县地处闽浙赣三省七县(市)接合部,既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又是我国南方林业重点县。然而,2005年浦城全县农业年产值仅11.22亿元,农产品加工也仅为3亿元。丰富的地理资源为什么没能使地方农村富裕起来,其根本原因就是农产品产量低,品质一般,打不响品牌,成不了规模,缺乏市场竞争力。

  对此,浦城县质量技监局围绕服务农民到田头的精神,制定了《浦城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浦城当地“三宝”(大米、薏苡、灵芝草)、“四业”(食品业、林产业、生化业和轻工业)、“五特色”(优质稻、烟叶、菌菜、畜牧、竹木)的优势潜能,浦城县质量技监局先后制定了《康安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范》、《浦城特等精米》、《浦城望丰大米标准综合体》、《浦城原木赤灵芝标准综合体》、《浦城青柰栽培技术规范》、《浦城山薏米标准综合体》、《浦城烤烟种植技术规范》、《浦城县山薏苡生产技术规范》、《浦城县灵芝有机栽培技术规范》等多项标准和技术规范。不仅开展了技术咨询,而且对全县19个乡镇288个行政村的农民技术员,开设了农业标准化培训班,印发了技术小册子,以示范户组成学习小组等多种途径对农民们进行辅导,派员定期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不定时地进行指导、监督。并且立足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做到制标一项,试点一项,成功一项,推广一项,认真落实标准化的全过程,确保产品有竞争力,农户增收,企业增效。

  两年来,浦城县质量技监局先后共制定了农业标准化技术规范38个,建立薏米、茶叶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公顷,绿色水稻生产基地320公顷,无公害奶牛饲养3000头。2004年,浦城县质量技监局标准化工作被福建省质量技监局评为先进单位,2006年被南平市质量技监局评为先进单位。

  通过标准化工作的有力实施,当地广大农户逐步改变了种植仅凭老经验粗放栽培、能收多少算多少的旧耕作习俗,并在全县营造出了推行农业标准化的浓烈氛围,促进了全县主要农产品增产增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不断破开市场壁垒,种植农户年多增收达2000余万元,农民无不为这些技术规范叫好,称其为农家的生财经。

  2004年浦城县被列入全国替代进口烟叶示范县,其生产的烟叶参加全国质量评比获得第二名。同时被列入一类替代进口烟叶示范县。与大卷烟厂建立十分稳固的基地关系,烟叶种植面积也增长了近一倍。

  原木赤灵芝有机基地通过欧盟、日本、美国的评定,仙芝楼健康菌业有限公司年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出口产值200万美元。灵芝孢子粉、灵芝素胶囊等高科技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带动了全县1万立方米原木赤灵芝产量达50多吨,等级率达95%,比过去增收150多万元。此外,仙芝楼牌灵芝孢子粉、望丰牌精米还双双荣获福建省名牌称号。

  同时,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浦城县推动了新一轮农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质量报》

作者: 陈敏灵 陈茂凤 江 东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