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撞向灯塔的距离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 06:10 中国质量新闻网

  你的企业离破产还有多远?听到这样的问题,别说是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就算是真的维持不下去的企业,都觉得不中听。不过这个问题别人不问,自己也得常问一问。

  “我的企业离破产只有12个月。”这是比尔·盖茨的回答。我想,应该不会有人当面追问比尔·盖茨微软何时破产的问题,他这样说,只不过是想提醒自己同时也提醒其他人,不管企业大小,经营状况如何,都要对自身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都必须时时保持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只有这样,企业才有生存的压力,成长的动力。

  比尔·盖茨给出“12个月”这个限定,所依据的是多年前的市场形势,而就目前世界信息产业加速发展的现实来看,现在若再让比尔·盖茨回答同一个问题,他的答案所给出的时间限定应该大大缩短,恐怕只能是几个月了。

  压力日增,危机感日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在竞争残酷的市场中求生存,谋得发展,惟一的选择只能是不断创新。其实,比尔·盖茨注重“破产意识”,并给出有限的时间,目的就是在强调创新。换句话说,如果把成功表述为最大程度地延迟破产的话,那么,这段距离的长短,则取决于创新意识的强弱,创新能力的大小。

  关于创新,李嘉诚的认识相当深刻。有媒体记者曾问过李嘉诚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全球华人首富,为何你几十年的成功积累还不如比尔·盖茨的几年暴富?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不过李嘉诚的回答却十分到位。他一方面感慨“后生可畏”,一方面承认比尔·盖茨掌握了这个年代最为稀缺的资源:创新精神。创新,可以让一个“新品”在一夜之间战胜一个畅销了几十年的“名品”。这就是当代经济,就是当代社会,而创新则是这个经济社会的特征和本质。

  创新的重要性不用再反复强调,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然而,在中国目前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社会大环境下,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企业都能够自觉践行创新,许多人和企业只是喊几句创新的口号,这种情况在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大企业中表现尤其突出。这些企业之所以缺乏创新实践,说到底是因为他们缺乏比尔·盖茨那种“破产意识”,创新的动力不足。

  说到这里,我想讲一个故事,给那些缺乏创新意识的企业提个醒。一艘军舰在浓雾迷漫的大海上航行,夜幕降临时,瞭望员向舰长报告:“右舷有灯光。”舰长询问:“光线逼近还是远离?”瞭望员答:“逼近。”这表示双方很可能会相撞,后果不堪设想。多年来已习惯于“航行无阻”的战舰舰长不假思索地命令信号手向对方发出信号,告诉对方:“我们正迎面驶来,建议你转向20度。”可是对方却答道:“建议贵船转向20度。”舰长再次下令:“告诉他,我是舰长,转向20度。”对方答:“我是二等水手,贵船最好转向。”这时舰长已勃然大怒,他大叫:“告诉他,这里是战舰,对方必须转向20度!”对方的信号传来:“这里是灯塔。”

  盲目乐观,不懂自省,守着眼前的利益而缺乏对未来市场风险和企业危机的预见性,创新意识阙如,这几乎是中国所有垄断性企业的通病。的确,中国的市场给了许多企业太多的机会,报表上迅速爬升的销售额和利润额足以显示业绩骄人,经营一路顺风。然而,这些在大海中“航行无阻”的庞大舰只,早已被利益的迷雾遮蔽了双眼,若不及时通过创新完成转向,撞向灯塔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近。

作者:胡立彪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