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一个非法集资参与者的标本解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 10:36 燕赵都市报
“你们是都市报吗?我这有许多非法集资的案例,你们有兴趣吗?造林的、医药的,我参加的多了,全都砸住了。我想和你们说说。” 在本报征集3·15维权线索之际,记者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打来电话的是省会北站一位姓焦的老人,一种本能的敏感,让人觉得老焦身上一定有不少故事。 初识老焦 第二天下午,省会的天空飘着小雨,记者在约定的北站黄鹤楼门口等着老焦,一会儿一个干瘦的身影骑着一辆大二八自行车出现了。“你是报社的吧?我是老焦,家里说吧”。老焦今年57岁,声音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一些,骑着的自行车看起来像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在车辐条处,还有那个年代流行的毛毛穗的装饰。看上去和其他老人没有什么区别,节俭、朴素、退休后不甘于吃老本,而将自己的储蓄拿出来投资,不想上了非法集资者的圈套。 然而,此后的交流,彻底推翻了记者的这个初步印象。 破旧的“百万富翁”穿过一条小街,拐进一条狭仄的胡同,就到了家。这是一座小楼的一楼尽头的一个房间,由于四周都是建筑,使得这间房子连同过道都黑得如同夜晚。 进屋,开灯,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凌乱拥挤而又陈旧的图景,一张双人床占了屋里大部分空间,其他地方堆放着各种杂物,钥匙链、广告画、电池、各种像章,其中还有一台电脑。落后的和现代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 投资100多万血本无归 老焦抽身不知从什么地方拿出一个账本,纸业已经发黄,也像上个世纪的产物。“这上边都记着我的投资呢,一笔一笔的,你看看,从2004年到现在的都有。”老焦语速很快地说,不容人的质疑和询问。 “邦德项目费用: 12月15日,打款5.13万元 2月18日,打款2.2万元 2月19日,回收5%,6000元 ……” 这个账本上,老焦仔细记录着一笔笔费用,他说有他自己投的,也有帮别人投的。“多啦,上当的人多啦,在石家庄我随便就能给你找几个,全回不来了。”记者能感觉到老焦强烈的倾诉欲,他总是沿着自己的思维惯性去说,提问什么问题他也不理会,有些神经质的样子。 终于他说到了一个段落,记者让他拿出他曾经参与过的集资项目的合同,看看他到底投了几个项目,到底投资了多少钱。 老焦又不知从何处拿出了一大摞复印件,大小不一,有合同也有收据,还有借条。把这些东西看了一遍之后,记者大吃一惊,在2004到2006年的三年左右的时间里,老焦先后投资了七八个项目,总金额超过一百万元!所投资项目涉及造林、房地产、医药、养殖等等,从地域来说,有内蒙古的、有辽宁的、也有石家庄本地的。 “这个楼是我的。”老焦指着自己所在的房间说,“平时的收入就是这房子租金,老百姓攒点钱也不容易,放到银行会贬值。说拿出来投点资吧,现在全砸进去了。”听完老焦这番话,记者非常吃惊,一是吃惊于如此生活条件的一个老人,竟能有超过百万的资金。二是老焦具有相当的理财意识,并不像一般的老人因为无知和缺乏必要的投资常识而受骗。 十年前就在大户室了 “这么多钱,你为什么都投资到这些项目上,现在股市啊,基金啊,受益都不错,为什么不去呢?”记者问。“不瞒你说,十年前,我就在股市的大户室了,一人一个屋子,一台电脑;不行,你知道吗,那轮熊市我的钱全套住了,我就出来了。这些东西,我敢说,我比现在的这些新投资的都懂。”老焦说。 在2004年,股市基金还是一片低迷,存款收益也在最低点的时候,石家庄的各超市、小区门前、公园门口开始出现了大量散发各种传单的投资项目,年收益率都标榜到了10—20%。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老焦仔细研究了这些东西,最后决定尝试一下。 “一开始没有投资那么多,也就是四五万元。人家都按时按量给了分红,我一看这么好,干脆都没要那些钱,直接就让人家把分红转成再投资了。”老焦说,就是这样他越发而不可收拾,后边又大量地参与了好几笔投资,光辽宁的造林项目,就投资了70多万元。 非法项目怎能冠冕堂皇? 然而,在尝到几次甜头以后,问题逐渐出现了,分红被一天天往后拖,之后就说“企业困难,再等一等”,然后索要本金也遥遥无期。再后来,有的电话就打不通了。“这个项目的法人进去了,企业破产了,我们的钱泡汤了。还有这个项目的法人被网上通缉了,我们不敢去告,一告人家跑了,钱要不回来了。”老焦激愤地指着桌上的合同和收据,说着仍容不得别人插上半句的话。 老焦说,这些投资项目的宣传广告都说得冠冕堂皇,以诱人上钩,但是给了为数不多的几次分红后,就杳无音信了。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所有投资都被套住,手里的合同变成了白纸一张。老焦却依然心存幻想,寻找着各种可能把钱要回来的线索。 “法律我也懂,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参与非法集资所造成的损失,由参与者自己承担’。可是我又怎么知道什么是非法集资呢?如果是非法的,那怎么能到处散发传单呢?”老焦不仅对理财颇有研究,对于法律也非常熟悉,他甚至曾经酝酿就“非法集资”问题给全国人大立法委员会建议书,可以说他是有一定知识和才智,很难想像,这样一个人会把钱悉数投到这些非法集资项目上。 “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呢?”记者问,在他最初得到收益的那几个月,而且风险隐现的时候,他为什么不收手?“人生就是一场赌博,你承认这个观点吗?”老焦反问记者,“挣多了就想再多投,一万变成两万,变成五万……”说这些话时,老焦脸上没有丝毫后悔之情。 愿作一个反面典型 “如今我只能期盼这些能找找人的项目能收回一些,别的也不想了。”老焦说,“找你们报社,我也没指望着通过你们能把钱要回来,我只想把这些投资可以当作反面教材,提醒老百姓,引以为戒;同时,我也希望国家能尽快完善法律法规,让非法集资不再出现。今天既然敢和你说,明天我也不怕上电视说”,老焦依旧语速很快地说。 [记者手记]错误比无知更可怕 老焦可以说是一个非法集资的典型受害者。他和一般老人不一样的是,上当并非出于不懂,而是出于一种偏执的理财观念。如果偏离正确的观念太远,同样是一种无知,甚至比无知更可怕。 近几年来我国经过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有所减少,但尚没有根除,而且手段花样翻新,形式更加隐蔽。非法集资活动主要表现为:违法违规通过发行有价证券、会员卡或债务凭证等形式非法吸收资金;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化,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高息集资;利用民间“会”、“社”形式进行非法集资;以签订商品经销等经济合同的形式、发行或变相发行彩票的形式、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的形式、利用果园或庄园开发的形式非法集资等。对这些打着“高息”、“高回报率”旗号的非法集资,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贪图便宜反而容易吃大亏。 (本报记者:武岩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