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人参不再只卖胡萝卜价钱 辽宁质监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 07:08 中国质量新闻网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农民徐高清在大东沟参茸场承包种植的两公顷林下参陆续出售了。仅此一项,这个普通农民去年的收入就超过80万元。

  据大东沟参茸场场长姚峰介绍:“桓仁山区的农民开展人参种植约有20个年头了。实施农业标准化种植前,人参种植的增产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增收,原因是农民种植出来的人参品质远不及传统人参,在参茸交易市场上,桓仁种植出产的人参只卖出了胡萝卜的价格。”

  从2000年开始,大东沟参茸场向农民进行林下参种植技术推广,并实施标准化种植。在当地质量技监部门支持下,先后制定出3类5套地方规程,30多个地方标准。其中,《山参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审查后成为省级地方标准。

  2004年,大东沟参茸场向国家申报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参茸场通过农场+标准+环境+农户形式发展林下参种植1000公顷,直接承包从事林下参标准化种植的农民超过300户,间接带动从事该产业的农户约有2000余户。2006年,大东沟参茸场被入选为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农场单位。

  据了解,辽宁省现有国家级农业示范区110个,省级农业示范区7个。累计制定出农业地方标准274项,各种农业标准规范213项,基本覆盖了粮食、畜牧、水产、水果、蔬菜等五大优势产业。

  为了更好地推广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业标准化应用实效,辽宁省质量技监部门在总结前三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公司+标准+基地+农户成功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3种农业标准

化工作新模式,作为第四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即用标准化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工作模式(质量安全型);用标准化与国际市场接轨,规避国外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的工作模式(出口贸易型)和用标准化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管理水平,推动
农业产业化
发展的工作模式(产业发展型)。近期,省质量技监部门又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引进到农业示范区建设中。目前,全省已有两个农业示范区通过了GAP认证。

  如果说,辽宁省质量技监部门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手段,该局开展农资打假和专项抽查活动,则是维护农民利益和农村经济秩序的监管保障。

  锦州市义县城关乡前窑村农民纪庆东是村中骨干大棚蔬菜种植户。多年前,由于纪庆东选购和使用了不合格复合肥,致使其蔬菜几乎绝收,直接经济损失3万多元。

  今年3月15日,锦州市和义县两级质量技监局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活动中,走访部分骨干蔬菜种植农户并向他们赠送了名牌复合肥。经过质量技监人员的现场讲解,使这些骨干蔬菜种植农民通过真与假、好与坏的化肥实物对比,学习到化肥选购的知识。

  为了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锦州市和义县两级质量技监局还向部分骨干农户发放了《护农服务卡》,使这些骨干农户在今后化肥选购过程中,可以到质量技监部门免费进行质量检验。

  农民纪庆东得到了质量技监部门赠送250公斤复合肥。这5大袋高浓度化肥完全可以满足他今年的蔬菜种植使用。纪庆东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蔬菜出棚后,他可以收入7万多元。明年他想扩大种植规模,再多赚些钱。

  据不完全统计,2005、2006两年间,辽宁全省春季农资打假下乡集中活动过程中,各级质量技监部门共出动人员1.2万多人次,深入到1000多个村镇、集市,发放鉴别真伪农资产品宣传材料126200份,为5500多农民提供了现场咨询和宣传讲解服务。

  2006年3月,辽宁省质量技监局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全省质量技监系统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据权威数据表明,2006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7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9%。省级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24户,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523.4亿元,增长27.7%,农产品出口贸易额24.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4090元,比上一年增加400元,增长9%。《中国质量报》

作者:孙 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