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收藏烫与诗歌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 07:14 中国质量新闻网

  把收藏和诗歌这两样基本不相干的东西扯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正在或曾经引发了相同的集体癔症,同样把原本是小众的东西泛滥成集市上的萝卜白菜。

  有很多人可能还记得20年前或是20多年前大学校园的情形,不论文科理科,那时的年轻人对于文学诗歌的狂热或许可以跟现在的“超女”热有一拼。当时的文学社、诗社之类的组织在校园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年级的帅哥或非帅哥在台上抑扬顿挫地朗诵,台下低年级的小女生两眼迷蒙一如现今的女粉丝看周杰伦。看上心仪的女孩,写几句或念几首诗差不多就搞定了,哪像现在这么费钱。诗歌,成了少年痴狂、青春懵懂、无病呻吟的寄属物,引得很多人或清醒或糊涂地疯狂来赶这个时代最流行和最时尚的大集。

  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诗歌终于回归了她本来的位置,虽然不再有曾经的狂热而广泛的追捧者,但完全不影响其原本的高贵,而沉淀下来的那些真正爱诗的人,也永远会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

  然而,如今却有一个叫“收藏”的东西正在引发更加危险的集体狂热。而且其热度不断升高、发热人群迅速膨胀。

  其实收藏热的兴起本不是件坏事,一直有“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的说法嘛,至少说明我们现在正处在太平盛世,要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最近拍出天价的那个乾隆小碗的受欢迎程度未必抵得上一个馒头。问题是,现在的收藏已经不是热,而是烧成了一种令人害怕的全民运动。爱古董不一定非要占有,就像爱诗的人不一定非得写诗。不知从何时起,收藏成了一种大众流行时尚,电视、杂志、报纸等媒体上的鉴宝收藏栏目越开越多,各地所谓的古董市场越来越红火,简直就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整个一派热热闹闹的集市景象。电视台的相关节目也越来越像时尚娱乐节目,场面华丽炫目,调动一切声、光、电手段突出戏剧性效果,藏宝人被请上台对着全国观众讲述他们的寻宝、藏宝以及发财的故事,在很多时候,那些不知是从那里挖出来的藏宝人对着镜头或满脸通红、结结巴巴,或只是呆呆看着女主持人一脸傻笑。在这种大忽悠之下,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谁,当看到当初买入价和专家最后出价之间的巨大反差后,都会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摩拳擦掌。

  但很多人其实并不明白收藏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却糊里糊涂地发着烧。谁该为这种热度负责?不好说。但大家都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是:火热与冷寂,绚烂之极与顷刻毁灭之间往往只是一步之遥。一些专家曾公开撰文批评一些媒体虚标古董的价格,以至于煽动起大众对收藏的不恰当的狂热,已经背离了收藏的原本意义。对此,我十分赞同,现在的收藏热在很大程度上与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赞赏和怀恋渐行渐远,那些珍贵古物不再是文化精神的寄托,而被降格为现代人追求物欲和金钱的道具。

  前些日子偶然看到一档收藏电视节目,那期正好谈的是我比较喜欢的古玉器,其中几件东西最后的专家定价,以我的经验判断,觉得有点高。当然我的意见或许不足为凭。电视台以及其聘请的专家们为什么要这么干,我不清楚。但我很清楚,这里面的水不但深而且浑,如果没有潜水员的那点功夫,劝大家就不必往里跳了。已经不小心下水的,也趁早赶快上来吧。

  相比之下,多年前的那种诗歌集体狂热倒是来得健康、高雅得多,好歹还是出于对艺术的崇拜,虽然现在看来也十分可笑。《中国质量报》

作者:余方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