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软政策”保护环境能力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 01:02 北京商报

  “铜臭淹没书香,票房至上的思想致使国内一些剧组一味追求经济收入,泯灭了人文素养。”昨天,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巡视员牟广丰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的为落实《关于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影视拍摄和大型实景演艺活动管理的通知》座谈会上,严厉抨击了近年来部分影视剧组破坏生态的做法。在会上,有关专家学者也同国内知名的影视导演就影视与生态、国家规范如何有效执行等进行了讨论。

  导演

  破坏环境并不都是影视的错

  作为《神雕侠侣》、《鹿鼎记》等被舆论抨击的导演张纪中可以说是这次影视剧组破坏生态事件的焦点人物之一。在昨天的座谈会上,面对众多抨击影视剧组破坏生态环境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张大导演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原本“舌战群儒”的他,却落入了众人围攻之中。

  张纪中强调说,他本人是希望能保护拍摄地环境的,但剧组的一些工作人员的行为令他难以完全控制。去一些地方拍摄影片也是当地政府支持的,给地方带去影响力。他们的旅游经济也能被带动起来。另外,张纪中认为,很多地方的环境并不都是影视剧组造成的,工业污染才是主要原因,因为部分剧组的一些破坏环境问题就不让人去拍电影,是他不能接受的。

  作为中国环境大使,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类影视拍摄的导演冯小宁也认为,该通知仍然存在执行难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影视的监管部门——国家广电总局并不是该通知的制定部门,我国广电部门对于环境保护仍缺乏规范,这就造成剧组在拍摄过程中的具体规范无法制定。

  学者

  破坏环境是拜金主义的延续

  “影视作品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所以就不能违背自然,而应该尊重自然。人类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之中要不断地自省和自律。”这是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专门就昨天座谈会进行的书面谈话。但对于影视剧组破坏生态的做法,仅仅依靠人们的自省、自律是远远不够的。

  “破坏环境是在一个文化断裂后的狂妄,是对金钱和权利的崇拜,认为人有了钱有了权利,就可以为所欲为。”

清华大学教授李楯在会上表示,在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里,很多人眼中根本没有自然文化遗产这个概念,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是破坏环境的根本原因。李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坚决执行官员问责制,因为地方上的环保问题往往是当地政府造成的,影视剧组到环境敏感区拍摄也是政府默许鼓励的。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则认为,电影是一种影响心灵的艺术,但国内有些电影不仅污染了环境更污染了心灵。因此,作为高尚的艺术工作更应该注意环保和人文的理念,但很多大牌导演却往往相反。“有些只能称为文化垃圾,而且还往美国送,还说要美国标准,最后还不是什么也没有。”周孝正讽刺道。

 朱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