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一个土乡农民的洋芋情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 09:17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王开忠 在去年郑州举行的全国秋季农副产品博览会上,来自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乡张家沟村、年仅24岁的农民王顺邦,凭着几个洋芋蛋获得金奖,并入围100强免费获得郑州“大厨房”的旺铺。这间商铺面积有27平方米,使用权35年。 王顺邦的故事上了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栏目。一个山区农民做出了令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的背后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劳动?记者近日专程赶往互助县西山乡采访。 从城市回家卖洋芋 从王顺邦记事起,父亲就告诉他洋芋有钱赚。初中毕业后,他开始走村串户地贩卖洋芋。他和弟弟去西宁市卖洋芋,当他们把买主挑好的60多公斤洋芋扛到六楼后,人家说不买了。王顺邦曾经干过木工活,他不想再走街串巷贩洋芋,于是就到一个单位搞小工程。可到了年底,老板揣上他们的工钱跑了。屡屡上当受骗之后,王顺邦回到家重新开始贩卖他的洋芋。 有一天,他在菜市场认识了一个甘肃商人,商人告诉他有多少洋芋就要多少,并承诺货到付款。王顺邦匆忙回到村里,走门串户从乡亲家欠账收购了10吨洋芋交给那位商人。洋芋装上火车后眼看就要发车了,洋芋款还没有拿到手,他以为这次又上当受骗了。但到后来,甘肃商人发车前把钱全部付给他们。此后,他们一直和这个甘肃商人打交道,合作的很愉快。 一条新闻引发梦想 去年10月中旬的一天,王顺邦和往常一样,吃过饭后看电视,河南卫视播放的一则新闻引起他的注意:10月底将在郑州举办全国秋季农副产品博览会,并设大奖,奖金在1000万元以上,100人将获得免费商铺。王顺邦立即驱车到县城,从网上查找会议资料,他试着给组委会负责人打电话,通过电话询问此事的真实性,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为了能进入大市场,他寻求乡政府的支持,拿到自己和西山洋芋的身份证明。然后从朋友处找来一张国家领导人视察青海土特产的照片,做成喷绘挂图,精心筛选出11个不同品种的大洋芋,踏上了去郑州的列车。 第一次去参加全国性的展会,王顺邦心里直犯嘀咕:“万一不让进咋办?”果不其然,王顺邦好不容易找到会展地点,却被告知大会参展报名已经结束。他急中生智,立即打电话给曾联系过的组委会负责人,该负责人当时就给他协调解决了一个展位。 郑州“大厨房”是河南省正在打造的中原乃至全国最具规模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在王顺邦旁边的展台上,红薯个个都是几十斤以上的大家伙。王顺邦心里有了压力:“小土豆能比过大红薯吗?” 怀揣洋芋闯镜头 展会一开始,来自多家媒体的记者不断将镜头对准大企业主和大品牌,没有人注意到展会一角的马铃薯和它的主人。看着邻居——“世同通豆腐”被采访得好热闹,王顺邦心想:“还得自己闯啊!”于是就把展位上的洋芋抱在怀里,往记者的镜头里钻。他的举动引起央视农业频道《每日农经》记者的注意,王顺邦指着马铃薯说:“这是青海的土特产,你们能不能给宣传一下?” 王顺邦就这样抓住了机会。接下来的三天里,是他和记者共同走过来的。当得知王顺邦到郑州因为没地方住,在一个旅馆的过道里露宿了两晚上时,三位记者当场资助了他几百元钱。王顺邦说:“我最初的想法是来开开眼界,寻找合作伙伴。在青海一个这样的商铺,一年租金是两万元,年营业额大概七八十万元。如果有了这间免费商铺,我可以把家乡的洋芋通过郑州‘大厨房’推向全国。” 350家参赛者竞争100间商铺,而王顺邦是幸运的。根据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方向,健康、绿色、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成为本次评奖的标准。在前十强的名单公布后,王顺邦抱着一线希望,主动找到评审组的负责人,询问自己是否榜上有名。评审组的主任细心找出他的名字。“你入围了,马铃薯因为品质优,排名第81位。”那一刻,王顺邦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从郑州获奖回来后,王顺邦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长沙参加“2006年全国马铃薯大会”。在会上,他有幸见到“水稻之父”袁隆平,并与全国著名的马铃薯专家陈伊里、屈冬玉面对面地交谈。当记者问及王顺邦参加展览会的感受时,他说,第一次看见云南七彩马铃薯时,惊讶极了!而与专家和参展客商进行交流时,便深深地感受到边远地区农民信息的闭塞和观念的陈旧。 王顺邦最后告诉记者,互助土族自治县政府和青海省政府对他的工作很支持,各方面一路开“绿灯”。他成立的马铃薯种植营销协会,15天就办好了全部手续。眼下正动员农户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并开始运作薯片加工厂的前期工作。希望更多的土乡农民依靠马铃薯过上好日子。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