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需要自己的“狂欢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10:59 中国产经新闻

  访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策划、总导演李继诚

  本报记者 栾璐报道

  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自1998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备受海内外宾客关注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北京市旅游局国际市场开发处处长李继诚作为历届北京国际文化旅游节的总导演,也是“‘魅力北京’、‘奥运北京’系列活动”的主要策划人和组织者。

  多年来,他致力于打造中国的狂欢节,连续8年在北京主要街道举办大型盛装行进活动,并成功地把我国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介绍到国外,先后在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英国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澳大利亚悉尼的乔治大街等世界聚焦的地点,举办了中国民俗大巡游和闹社火的春节娱乐活动。

  近日,就中国国际旅游节在北京的对外交流、中外文化对话,以及国际交往中文化的作用,北京的城市旅游营销和城市形象等问题,李处长接受了《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专访。

  《中国产经新闻》: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提前履诺,主动开放。旅游市场呈现出入境双向兴旺的局面。2007中国旅游市场将进一步打开,2008奥运年将会达到开放的高峰,那么我们将遇到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李继诚:2008年前后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间背景下的中国旅游业也必然是蓬勃发展的。中国的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产业都会有大幅度的进步,世界排名越来越靠前,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中国的旅游业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全世界旅游者的目光都越来越向中国、向北京、向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靠拢。对中国来说,这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会是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旅游向世界旅游做出巨大贡献的时期。

  当然,这一时期也会面临许多挑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首先,由于世界越来越开放,可供各国游客选择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怎样让人们把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金钱投向中国,投向北京,我觉得这一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必须加大对中国、对北京旅游业的推广,让更多的人选择向中国、向北京靠拢。这是我们在进行市场促销、营销活动时的重点。

  另外,2008年,世界的目光将注目中国,这必然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但2008年后,我们怎样能为中国旅游业、北京旅游业寻找到更多的卖点,也是我们现在就要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中国产经新闻》:面对旅游业的加大开放,我们在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方面有什么举措?2008年之前有什么样的目标和计划?

  李继诚:市场管理、市场整治这些问题不仅在2008年,应该长期都是我们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我们就很难给来到中国、来到北京的游客留下永生难忘的良好印象。另外,我们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目的不仅仅是赚钱,还应该肩负起弘扬、传承、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神圣职责,这一点,也应该是旅游业越向前发展越应该注意的问题。

  事实上,我们在中国看到过很多案例,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了,环境却被破坏了,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变得特别功利。原来充满了活力、生机勃勃的东西被强加了一种赚钱的责任。那种生机、活力、淳朴的特色逐渐在消逝,很令人痛心。所以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承担起弘扬、传承这种文化的职责。

  《中国产经新闻》:那么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是不是就是承担了这种职责的一个载体?

  李继诚:我们是在举办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的过程中逐渐感觉到它承担着很多责任。首先,它展现了北京宽广、博大的胸怀——全世界的多元文化都能在北京这个悠久灿烂的文化古都中得到介绍、弘扬。另外,它确实也让中国人在这里看到了世界,开阔了中国人民的胸怀。

  还有一点,大家在文化这一点上,我们并不需要语言,通过歌、通过舞、通过心灵的碰撞,都能在这里得到交流和沟通。特别是世界看到了北京是一个充满和谐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也很重要。除此之外,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还蕴涵着潜在的经济价值,比方说,这些年我们有2.5万多人、110个国家的海外旅游者带着自己的文化到北京来,而且是自费的。我觉得这个已经说明了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的价值。

  《中国产经新闻》: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不仅是在推进北京的旅游市场,宣传北京的形象,实际上它也在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

  李继诚:是的。同时我们通过来北京的所有的海外旅游者树立起北京的品牌形象。来自五大洲的海外旅游者,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赞扬中国、赞扬北京,他们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广告载体,并且这种广告的效应是其他任何一种广告宣传效应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口碑是成功率最高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活动本身也起到了营销北京的作用。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