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禁止建设宾馆培训中心疗养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07:39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江卉、实习生潘燕)昨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草案)》,明确将加强东湖水体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并对东湖旅游功能的开发利用,作出规定。

  据悉,现行的《武汉东湖名胜风景区管理条例》于1998年颁布实施。随着东湖周边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快,违法建筑和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东湖风景区在行政管理和执法中存在的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的状况,难以解决。现行条例,已明显不适应风景区管理的需要。

  去年6月1日,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正式成立,管辖面积由34.41平方公里扩大到82平方公里。目前,东湖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启动,总规面积将相应扩大。

  新条例将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管。明确要求,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

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应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准。禁止在景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

  对于东湖水体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新条例提出六条禁令:不得将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废水排入东湖水体;不得占用、围圈、遮掩东湖水域水体、水面;营运船只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污染东湖水体;禁止开山、采石、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禁止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禁止非法捕猎鸟类等野生动物,砍伐古树名木等破坏风景名胜区资源的行为。

  对于东湖旅游的利用,新条例鼓励单位和个人在风景区内投资、捐资兴建景点和基础设施。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草案)》将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

  [解读]东湖之变:从城郊湖到城中湖

  

  随着武汉城市触角的不断延伸,东湖逐渐从偏居一隅的城郊湖,“登堂入室”进入到城市内核。城市的扩大,改变了东湖的位置,也改变了东湖对于武汉的意义。

  摊开武汉市地图,从东湖落雁景区向东望去,在青山杨春湖东侧的容家下咀附近,江城目前最大的“手笔”———新武汉火车站,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2006年9月,这个中国最大的客运专线火车站动建,投资超过40亿元,总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计划于2008年9月完工。根据2030年的设计,新武汉火车站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为9300人。武广客运铁路专线2010年开通后,东湖将成为南来北往客出入市区必经的一道风景线。

  远离老市区的另一面,中国光谷正在东湖磨山景区南岸迅速崛起。

  2001年,武汉市决定在毗邻东湖的东湖开发区建设“武汉科技新城”,并制订了详细的规划。6年多来,上百亿元巨资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鲁磨路、喻家湖路、珞喻路、关山大道、光谷大道等“四纵四横”的宽阔大道,将开发区与市中心紧密相连。如今,驾车从位于汤逊湖的大学科技园,沿环湖路到武昌徐东路,只需半小时。

  这里,过去的许多野岭荒郊,现在已是技术、资本、人才汇集的科技园区。关东、关南工业园,高楼林立逶迤,厂房鳞次栉比。在东湖南岸50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上,一个城市副中心的框架悄然构建起来。

  城市兴起,人气旺盛,车流骤增,东湖环湖路已经成为过往武昌、洪山、青山三区的城市交通要道,位于城市中心的东湖已不只是一处风景。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处于繁华都市之中的东湖,在风景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记者江卉实习生潘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