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乐清“八大王”和登山鞋事件始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08:58 中国经济时报
编者按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没有一种模式,能像温州模式这样,备受人们的关注;也没有一种模式,能像温州模式这样,遭受那么多的责难和压力。温州模式,这场以市场化取向为先导的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深远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或许,今天的人们,看到的是温州人的富裕,却忘了当初创业者的艰辛和勇气;看到的是温州的先发优势,却忘了温州干部看似无为,实则有为的政治风险和压力。温州的改革之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之路。这条路上,没有路标,只有眼力;坚韧的足迹,覆满荆棘。这条路一直延伸到了现在。在改革开放即将踏上30周年的历史阶梯之际回眸,我们是否看清艰难曲折的行进线路?是否理解山花烂漫、百感交集的时代图景? 跋涉者的记忆是历史的印记,历史的记忆是未来的财富。中国经济时报特推出温州民营经济史口述系列,采访一批曾经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改革先行者,以他们的亲身经历,以及人生感悟,希望为中国的深入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系列文章以讲述者第一人称的语气成文。 ■温州民营经济史口述实录(一) ■口述连正德(温州市人大主任)本报记者汪海宝卢丽平见习记者柯海芬采访整理 上世纪80年代初,乐清市柳市的“八大王”和县二轻局事件,以及围绕它们发生的民营经济风波,就折射出我国市场经济从产生萌芽到茁壮成长的曲折历程。为此,我们采访了事件的亲历者,时任乐清县委副书记的连正德。 “八大王”和登山鞋的兴起 1976年粉碎 “四人帮”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那个时候,我们温州的农民开始从土地中走出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主要是从事投资少、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的再生加工和小商品生产,很快形成了乐清低压电器等十大产销基地,出现了以家庭生产为单位、以专业市场为纽带、以购销员为骨干的经济格局,这就是外界评论的“温州模式”。 那个时候,乐清的个体、私营经济很活跃,真是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有八个“大王”名声最大(“螺丝大王”刘大元、“五金大王”胡金林、“目录大王”叶建华、“矿灯大王”程步清、“翻砂大王”吴师廉、“胶木大王”陈银松、“线圈大王”郑祥青、“旧货大王”王迈仟)。这“八大王”是当时乐清柳市的冒尖户,也可以说是1978年那个时候温州最早的个体户,现在看来,他们应该是群众自发搞个体经济的一个典型。 此外,当时乐清县二轻局下属有个登山鞋厂,把生产搞得轰轰烈烈的,算是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典型。 文革内乱刚结束,乐清许多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个登山鞋厂也不例外。它的前身是乐清县皮革厂,生产猪皮鞋,但做得不好,原因是工艺太陈旧、质量次、价格高,这样一来,鞋子卖不出去,企业快破产了。于是,二轻系统组织厂长、供销员共100余人,到全国各地寻找生产业务,到外贸单位要求来料、来样加工、以及送样定货。记得那是1978年,鞋厂的运气来了,一家上海外贸单位支持了鞋厂,给我们送来了定单。鞋厂立即组织专门的技术力量,连夜试制这个麻底的登山鞋,终于给试制成功了。 这种鞋子是用苎麻来做鞋底原料,穿着很舒服,质量也做得好,当时还是全国惟一一家,所以很受欢迎。可是这个厂的生产能力一下子无法适应,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于是就想出个办法。什么办法呢?我们就让他们一边把厂里的技术力量利用起来,另一边把郊区社队的企业和农村专业户组织起来。这样一来,这支生产队伍立即扩大了。那个时候大概有百分之七十的加工点分布在农村,很多生产工具是农民自备的。 省委工作组和乐清县委的分歧 那还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温州、乐清个体、私营经济这么一发展,就受到质疑了。省内开始有种论调,认为温州是在刮资本主义的歪风。当时有个传言,“香港九龙,台湾基隆,乐清里隆”,需要“从诸暨到新昌筑造一条万里长城,挡住南风往北吹”。经这么一传播,1982年之前的那几年,从中央部门到省委,不断派人到乐清来了解工作情况。当时的温州市委办公室办有一份刊物,叫《温州工作通讯》,上面就登了省政法委向中央政法委和省委报送的两份材料,其中一份就是通报乐清情况的,说乐清存在反革命活动猖狂、走私贩卖活动猖獗、投机诈骗成风等好多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从上到下对乐清的看法。就是说,我们在走资本主义道路,问题很严重,必须要打击。 所以,当中央决定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时候,浙江省就把温州作为重点;温州一作为重点,就把乐清划为重点;乐清一作为重点,就把柳市划为重点了。 整治的速度很快。中央在1月发出《紧急通知》,2月就发了17号文件,到了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做出一个《关于严惩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4月省委就派了省委常委、省委有关部门等十多个干部组成的工作组来整治乐清。工作组来之前就有个先入观念,他们的任务是来证明你们乐清的方向错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而我们乐清几个领导,一致认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是正确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从现在看,怎么看待乐清的个体、私营经济,关系农村经济要不要搞活,要不要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这个问题实质上也是支持改革与抵制改革的分歧。但当时我们也没有考虑这样深刻,只知道商品经济对农民有利。所以我们就说省委工作组缺乏调查研究,以“左”的眼光看待我们农村经济改革。 “八大王”的“罪行”:投机倒把 乐清县委跟省委工作组的意见分歧很大,以至开常委会的时候,他们坐一边,我们坐另一边;他们指责一个问题,我们就反驳一个。其中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对“八大王”的处理问题。 省委工作组认为柳市“八大王”什么的,是在搞投机诈骗。理由很简单,你赚钱这么多就是资本主义。在我们看来,“八大王”赚的钱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社会发展。你说他投机倒把,他怎么投机倒把了?比如,煤炭当时非常紧张,有人搞运输,就把煤炭运到温州来卖,这是好事啊。 还有,乐清个体、私营经济和家庭工业是新事物,刚刚出来。我们查找上级的文件,没有肯定,但也没有严令禁止,对“八大王”这样的事例,我们几个县委领导觉得对经济发展有利,于是就开了绿灯给予支持。 这么一来,省委工作组就说我们是在诱发资本主义,并把个私经济发展中社会风气、社会治安问题也加到我们头上。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可以采取引导解决的方法,但他们不听。最后,他们上纲上线,指责我们搞自由化,破坏计划经济;破坏计划经济,当然是搞资本主义。文革刚结束,乱扣帽子,乱打棒子的流毒还在。 “八大王”的事情,我们跟他们争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有用。结果这样处理:7个人被关起来判刑的,最重的,给判了7年徒刑。还有1个人潜逃在外,不敢回来。 省委工作组来了后,对个私经济的打压力度很大。比如说,那时候有很多乐清人在新疆兵团。这些在新疆的人回来说,那边吃的、喝的都很少,特别没有水产品。我们乐清,水产品有的是。一个乐清人就想到把乐清的带鱼运到新疆去。这是多好的事。这个人手头的钱不够,需要向银行贷款。那时银行审批条件很紧,不熟悉很难贷出的。当时乐清有个区委书记,是个老同志,也很支持搞活经济。由于他跟银行营业所是熟悉的,所以在中间联系了一下。就这样的事,省委工作组硬说这位书记是为投机倒把提供方便,要判5年徒刑。当时我们几个乐清领导很气愤,争取了好长时间。但是他们权大,没有办法。交给法院判,当地法院也不愿意判。那天晚上叫我们几个去做工作。我们呆在家里都不愿意去,回话说,你要判你判去。最后他们还是把这个书记给判了。 可以说那个时候,个体户、私营老板,人人提心吊胆。 登山鞋厂的“罪名”:两头在外,浪费国家资源 争论的另一个焦点就是登山鞋厂。从老百姓的角度看,这个登山鞋不知道有多少好啊!登山鞋的生产得到发展以后,每个人的家里都赚钱。单单缝那个鞋底,每户人家一个晚上下来就有几毛钱,一个月也有十来块。十来块对当时的一个家庭来说是个不错的收入啊! 二轻局以生产登山鞋为龙头,还积极带动手工刺绣、编织、雕刻工艺品的出口。 按理说这个鞋厂跟个私经济不相关,它是集体企业,不属于整顿重点。后来又出了什么事呢?这跟一封举报信有关。 这封信是一位“乐清群众”写的,关于“登山鞋不应该放在浙江乐清”的控告信,反映了登山鞋厂的许多问题。信上说登山鞋的原材料在浙江萧山,出口在上海,生产在乐清,造成人力、运力、财力的极大浪费,是在损失国家的利益;此外,鞋厂的职工工资高出当地平均工资3—6倍,破坏工资制度;信中还反映二轻局局长走私;鞋厂向上海外贸公司行贿。这些问题经过我们一一调查,没什么问题。而省委工作组轻率地说,这二轻局长肯定有问题,把这个东西引过来就是问题,是诱发资本主义。结果就把二轻局长做为一个典型来处理。到了最后,他们把这个登山鞋厂也搞掉了。你说两头在外,现在看来是多有效的资源配置,那个时候算是罪状。 乐清县委的全体“倒台” 我们几个乐清县委干部认准乐清的作法是符合改革精神的,所以在讨论“八大王”和二轻局干部处理事情上,与省委工作组争论得相当激烈,双方经常拍桌子。他们指责我们“资本主义”,我们指责他们“教条主义”。最后,省委工作组定性说,乐清几个主要领导方向错了,路线没把好。向省委的汇报结论是,乐清这个领导班子,存在“对乐清和对自己工作不清醒,对工作组不支持、不合作,对一些案件处理优柔寡断,县委内部不团结、软弱涣散”等问题,然后省委就调查我们这几个领导。1982年6月12日,省委就下了文件,把县委书记孙宝经、县长林克己的职务全都免了,也就是撤职。不久后何元赞的副书记职务也被免了。我呢,省里就说你去读书好了,其实也就是把我给调离了,那时候我30几岁。 那时候乐清的问题,就是围绕着这几个焦点问题展开来的。群众付出的代价是“八大王”和登山鞋事件。干部付出代价的就是县委主要领导,他们都被撤掉了。我还算好,只是把我调开,读书去了。 这事件直到1987年才平反的。(八大王事件1984年平反)。1987年全国各地的市场经济都开始发展了。那个时候省里的领导才说,当时对乐清县委的处理是不对的,是错了。 1987年平反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文件。只是由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受省委委托,分别在市机关领导干部理论读书班,和乐清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会议上口头宣布了一下,原乐清县委孙宝经、林克己等同志实际上是对的,然后把他们被免职事情作了一下说明。他说,对他们的免职是有当时的历史背景的,当时有“左”的思想影响。他们认为两位同志在乐清任职期间,对贯彻党的线路、方针、政策,是坚决、认真、积极的,工作是好的,特别是从乐清实际出发,保护、支持、发展商品经济是有成绩的。对乐清当时存在的问题,他们也是认真去处理的。对他们进行这样那样的批评,是不符合实际的,不实事求是的,是应该给予澄清的。这样就算平反了,但这几个领导因为年龄到了,也就没有重新录用。他们几个现在身体都很好。 1985年,我毕业回来,温州不欢迎,就去了台州玉环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半年后,县委书记调离。上级进行干部考察,觉得我比较合适,所以调阅我的档案,发现档案中有在乐清的一些什么问题。 这些都是莫须有的罪名:第一,说方向搞错了;第二,说是搞地方主义。他们就以这些名义将当时的县委班子不是换掉就是调走!此后,几乎一夜间,乐清机关部门的几十个干部被撤换。当然我们不怪这些工作组的干部。这属于思想上的认识,是从计划经济转化到市场经济的一个过程。温州市场经济起步那么早,都是硬顶顶住的,其中要经过复杂斗争的。不过,当时被他们这样一搞,经济一退就退了五年,退了五年呐。你说这些事件出来的后果有多么严重啊!你说这有多么可惜!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