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手加息 抑通胀不抑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07:19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新闻背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加息深层原因:抑制流动性

  文/本报记者 孔华

  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最近公开就加息问题表态:“CPI 是我们制定政策所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而公布2月CPI指数与人行宣布加息的时间仅有四天,外界自然联想到,人行上周六出手宣布加息0.27个百分点是为了压抑通货膨胀,而加息将不可避免抑制国内消费。事实是否如此呢?

  CPI逼近3%警戒线

  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2月中曾明确表示:“对整个2007年的CPI,我这么想,国家定的目标是3%以内,我认为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换言之,对央行而言,保持1%~2%的CPI涨幅是比较理想的,而超过3%则是央行难以接受的,或者说,将必然出手加息。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当前2.7%的CPI的确处于敏感水平。首先,尽管它尚未触及3%的红线,但由于我国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52%,存款已经出现了实际利率的负值。其次,分析数据发现,导致CPI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8%。需看到,我国目前恩格尔系数较高,因此粮价的上升意味着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因此加息有利于货币政策全面性、前瞻性地发挥效用。

  深层原因:为了抑制流动性

  金融业知名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全球实际政策利率比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低出一半,而全球通货膨胀却比同期平均的高出了50%。我国实际利率并不足以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

  目前市场流行着一种说法,2007年中国金融市场将是由资金短缺到资金过剩之年,政府宏观政策就得如何来应对过剩的流动性。从近几个月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来看,收回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或遏制流动性快速增加成为央行的首要任务。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表示,目前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实际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政府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所以,本次加息行动被不少业界人士和学者认为,是人行确实走上了改变低利率政策之路,或者说,加息周期真的来临了。

  加息不会抑制消费

  从理论上来说,加息会导致居民把钱存起来放在银行,也会因此抑制人们的消费欲望;而消费贷款利率增加,也会抑制他们的购买东西的欲望。但在实践中,中国储蓄这几年来一直快速增长,不是由于银行利息太高所致使,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未能完善所致。

  银行界人士在获悉加息消息后普遍认为,由于人行本次加息的幅度比较小,只有2.7个百分点,预期可缓和通货膨胀压力,而又不会过多抑制消费。首先,加息后的存款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不构成人们把钱存在银行的理由;另一方面,贷款利息虽然同时调高,但在工资收入上升、投资收益上涨的驱动下,人们贷款购房、

购车也不会因此增加太多负担。

  工行、民生、深发展、招行广州地区个人业务负责人等昨天纷纷表示,今年增加发放个人贷款的政策不会调整,肯定会推出更多的帮助借款人节省贷款利息以及增加理财收益的产品,可望将加息对于抑制人们消费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加息对

开发商肯定是“利空”

  据新华社电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加息对房地场市场影响是温和的、正面的,大多还是心理层面的。

  本次加息并不是专门针对房地产市场。亚洲

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认为,整体来看,加息只是央行当前的一种政策选择,意在抑制过剩流动性,缓释央行对通货膨胀的担心。

  但加息对房地产市场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对开发商而言,加息一定是个“利空”。尽管在“预料之中”,利率上调毕竟意味着融资成本增加,开发商的贷款负担会加重。加息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开发商资金链的绷紧和利润空间的缩小。自有资金向来不充裕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受此影响会更大。不过,从宏观上看,这有利于收缩信贷规模。

  对于购房人而言,加息意味着月供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以总额50万元、20年期的按揭贷款为例,按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计算,加息会增加贷款人支出共计19429.62元,月均多支出80.96元。

  不过,加息最终对楼市的影响还有待市场检验。

  加息不会改变牛市大趋势

  本报讯 (记者杨欣、李成)此次加息的消息可以说是“既在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周五下午开盘后,有消息称加息的步伐已经逼近,从而引发恐慌性抛售。深圳成指跌幅一度达150点,上证综指也在早盘冲高后大幅下挫。

  专家认为,加息不会在根本上改变我国股市的牛市趋势。周一股市极可能在利空出尽后先抑后扬。这也给部分资金带来了一个“抄底”的机会。

  对于市场的影响不会很大

  对于加息到底对股市是利空还是利好,市场众说纷纭。包括广发证券在内的券商人士比较乐观,普遍认为这次加息幅度甚小,这次加息是央行的应景之作,是为了应对2.7%的CPI做的例行公事,而且此次加息前,已经非常充分地给了市场以强烈预期,对市场影响不会太大。

  广州证券市场分析人士王先生的看法就很有代表性,他认为,最近大盘的牛皮走势就是在等待几个消息的明朗化,上周末同时落下,使得基本面因素在至少3~6个月内大幅度明朗化;尽管目前点位处在历史高点附近,但基本面并未明显高估的大象板块,也许将吸引场外极度富余的“等待”资金的重新青睐并入场吃货。

  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表示,对于股市,短期或出现一些心理恐慌,一定程度上影响资金流向。但向威达同时强调,市场基本面未发生变化,加息不改股市长期向好的趋势。他建议,投资者在调整中把握住优质品种的建仓机会,淡化短期波动,把握长远趋势。

  周一市场可能低开高走

  无论是看多者也好,看空者也好,有一点似乎形成了共识:周末的加息,让市场主力有了再一次诱多的机会,因为很多人看来,一只靴子落地了,利空出尽是利好,主力也需要把这些天害怕加息的空头引进来,所以周一大盘低开高走的概率非常大,大盘在周一涨跌多少决定到一周走势,关键看收市能否呈现强势。

  至于低开之后是一路盘跌进入中期调整,还是及时反抽,甚至反攻3000点,则市场分歧很大。但是从盘面上看,股市目前上涨动力也并不是很足。

  央行再出紧缩政策可能性大

  对于今后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向,国内外的一些机构和专家普遍认为,由于流动性过剩问题难以一蹴而就地解决,年内央行再出货币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很大。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如果信贷扩张、通胀压力不改,央行下半年可能还有一次同等幅度的加息。他预计,近期央行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很大。

  花旗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投资增速将在未来几个月中继续抬头,央行在二季度很可能再启动加息,同时再提高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央行继续加息的空间已经不大。

  不过,在花旗集团看来,前两月投资增速比预想中的25%要低,预测央行今年的紧缩政策将是“适度的”。

  加息对各板块的影响

  银行:中性偏正面,净利润或提高

  汽车:中性,负债水平低,影响不大

  房地产:负面,企业财务成本明显增大,对房地产需求产生抑制作用。

  有色金属:负面,企业财务费用增加,龙头企业有优势

  医药:中性偏负面,某些公司负债率增高

  煤炭:短期中性,长期会增加成本

  证券:中性偏负面,提升券商融资成本

  电力机械石油石化等:中性

  机场港口高速等:利好,现金流充裕

  (仅供参考 杨欣整理)

  理财收益有望“水涨船高”

  综合新华社电 央行加息后,部分储户将定期存款项取出再存。对此理财专家提醒,定期存款提前支取会有利息损失,如果存了时间较长后再提前支取可能会“得不偿失”。

  业内有一种计算方式:360天×所选存期×(新定期年息-老定期年息)÷(新定期年息-活期年息)=“经济”转存时限。以一年定期存款为例,360×1×(2.79-2.52)÷(2.79-0.72)=47天。也就是说,一年定期存入时间超过47天,转存反而不“经济”了。

  对于一度火热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市民在短期内的投资热情会有所下降。但估计将来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会随之提高,重新对百姓形成吸引力。

  加息也将对理财型的保险产品产生一定影响。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寿险公司的产品不少是固定收益类的。加息意味着固定利率的寿险产品收益相应下降。

  “人民币升息可能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一般来说,如果利率上涨,投资人持有货币的意愿会增加,汇率也会相应走高。但对外汇理财来讲,整体影响不大。”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外汇理财师陈红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理财专家认为,通过理性理财,加息后百姓可实现理财收益“水涨船高”,未来市场上的国债等投资产品的利率也有可能随之上浮。但如果投资者觉得难以把握未来收益水平,建议选择投资短期产品。同时,有关专家建议,股票和基金有较大的风险。此次央行加息后,投资者可适当增加存款比例。

  海外媒体关注中国加息

  本报讯 (记者陈莹)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起了国外媒体的重点关注。这两天,海外主要通讯社及媒体均连续报道了中国的这一举措,认为这一举措对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将起到积极作用。

  不少海外媒体对于央行的加息表示“并不惊讶”。美国彭博通讯社17日的文章中指出,这是中国在11个月内第三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文章援引央行的话表示,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有利于经济平衡增长和结构优化。

  路透社的文章则认为,上周国内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贸易顺差数字创下新高,而2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的涨幅也显示国内的通货膨胀风险高于预期。在此次的加息决定之前,央行还多次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显示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更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减缓投资速度以及国内消费增幅,以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六大信号预示央行加息

  市场上出现的几大信号已显示出此次央行加息的不可避免。

  信号一:上周公布的2月份数据是导致加息的重要原因。2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速达到2.7%,涨幅比上月上扬0.5个百分点。

  信号二: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长17.8%,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突破了央行年初制定的16%控制线,也是另一个关键导火索。2月份数据还显示,贷款增速达到16.6%,增幅比上月高1.2个百分点。

  信号三:高额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进一步提高了当前的流动性过剩程度,加大了央行的调控压力。2月份贸易顺差达237.57亿美元,仅次于去年10月创下的238.3亿美元纪录,为去年同期的9.7倍。

  信号四:国家统计局16日宣布,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6535亿元,同比增长23.4%,大大高于去年12月13.8%的增速。这被很多人认为将成为导致加息的“最后一根稻草”。

  信号五:央行行长周小川16日表示,央行密切关注物价上升情况,正就抑制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对策。而且,央行还在研究适当措施,控制贷款快速增长。

  信号六: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水平上周突然上升,上周五股市出现调整,金融、地产等受加息影响较为直接的板块尤为明显。 (李成)

  央行2006年来的货币政策

  2007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6年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6年8月1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6年7月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6年4月28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中国不太可能

  进入长期加息周期

  央行终于打出组合拳,在今年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抓住二月外贸顺差较大等多项经济数据趋高时机,顺势上调银行基准利率。

  对于央行是否加息,经济学界已经形成共识,只是什么时候加和加几次。

  今年2月的多项数据促成央行出手。信贷增17.2%,M1以21%的同比增幅创下近六年半以来的新高,流动性过剩有增无减;当月中国出口增速达到了52%,创下了12年来新高,外贸顺差达到237.57亿美元,创下了去年年初以来的第二个单月新高,仅略低于去年10月份238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外贸顺差较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高额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会进一步提高当前的流动性过剩程度,加大了央行的调控压力;今年物价全年调控目标设定在3%以内,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这已是连续三个月保持在2%的平台上。

  此前,市场对加息看法有异。一方面通货膨胀,投资过热,需要加息应对;另一方面,加息加大中美货币利差,造成人民币升值加剧,影响出口甚至带来就业压力。今年二月外贸顺差达到237.57亿美元,顺差较大,使这种压力减轻。给加息提供了有利时机。

  有学者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从侧重增长转为同时关注通货膨胀,中国进入加息周期。

  然而,加息在企图减小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缩小了中美货币利差,将会进一步吸引热钱蜂拥而入,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加剧流动性过剩。美国经济有见顶迹象,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取向加息可能性较小。因此人民币加息的空间亦有限,中国不太可能进入长期加息周期。

  (建基)

  学界市场人士看加息

  韩志国:今年最多再加息一次。经济学家、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认为市场不应当谈加色变,今年加息空间不大,因为央行加息只会加重人民币升值压力。今年最多再加一次。

  夏业良:中国股市远没达到大牛市, 加息不会影响股市。著名经济学家夏业良表示今年股市大牛市还没有到来,他仍然看好今年中国股市。他认为加息会影响房价,大城市房价增幅将会趋缓,而二三线城市房价今年将会继续增长。

  方泉:加息不会改变牛市大趋势。证券市场专业人士方泉表示本次加息将会直接对银行股产生负面影响,对于股票市场整体而言,他认为大盘会在短期下跌后仍然维持原来的走势。

  水皮:中国早已进入加息周期。财经评论家水皮认为:中国早已进入加息周期,加息对房地产板块影响最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