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图文]阳城蚕茧 一好三高四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6日 06:57 中国质量新闻网
被誉为华北蚕桑重点基地的山西阳城县次营镇培育了大面积的桑树精品园区。新改良的密集型桑树精品示范园区为山区农民奔小康打下经济基础。这个村靠养蚕富裕起来的农民达95%以上。 图为阳城县次营镇苏村养殖专业户在管理新培植的桑树。 张宏伟 摄 蚕茧是我国特有的一项传统产业。山西省阳城县历史悠久,其特产“阳城蚕茧”就以其产量高、质量优而闻名于世。 经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阳城及全国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分析,证实:“阳城蚕茧”与普通蚕茧相比,具有“一好三高四少”的品质特性。一好,即色泽好,具有独特的感观品质。“阳城蚕茧”呈白色,色泽雪白,颗粒椭圆微带束腰形,且均匀。用阳城蚕茧生产出来的白厂丝也是色泽鲜活洁白,生丝洁净≥94.00,非常受市场的欢迎。三高,即上车茧率高,可达98%;解舒率高,大于80%,远远高于同类产品;出丝率高。四少,即双宫茧少、黄斑茧少、紫印茧少、死笼茧少。用“阳城蚕茧”所缫的梅花牌SE桑蚕丝,质地柔软,光润洁白,1979年、1983年、1989年连续获得国家金质奖,阳城缫丝厂因此成为全国缫丝行业中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我国第一个向美国出口白厂丝的企业。梅花牌SE白厂丝成为远销日本、前苏联、英国、荷兰、瑞士、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免检王牌产品。现年产量已突破300万公斤,位列华北地区之首,是全国三大优质蚕茧基地之一。 阳城古称“获泽”,阳城自西汉置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起源于商周,盛于唐宋,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蚕桑生产历史。相传,栽桑养蚕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之妻嫘祖发明的,在距阳城县城50公里的云蒙山麓一个叫花石沟的小村,至今传颂着嫘祖娘娘教民植桑养蚕的动人故事。在距云蒙山不远的小尖山千佛寺里有一尊嫘祖娘娘的塑像,只见她神态端庄,面容慈祥,手里托着一条洁白的蚕儿,似还在专心地给蚕农们讲授养蚕知识。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周围数县以及河南等地前来朝拜的人们几乎挤破了山门。 阳城栽桑养蚕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可上溯到商周时代。《竹书年记》记载:“商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祷雨于桑林,雨。”《穆天子传》又载:“天子四日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 桑林在今阳城县的蟒河镇,曾是一个乡的所在地,也是当时蚕桑集中产地。周穆王所以休于获泽,其目的就是为了观赏当地人民的采桑养蚕盛况,而且在桑林之地,召集各国诸侯,大摆饮宴,以示庆贺。 阳城县河北镇九甲村,有一棵已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桑树,被当地人尊之为“地桑神”,每年一到养蚕期,来这里祭祀的人络绎不绝,它周围的24个村庄全部叫做“桑葚区”。该县西南40公里的横河乡庙河口,曾有一座三蚕姑庙,立有蚕姑神位,是当年缫丝的作坊,后被洪水冲没。近年来,在这里发掘了一块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立的《立茧秤碑序》墙碑,这块石碑长三尺,宽二尺,完好无缺,字迹清楚,记述了当时这里植桑养蚕缫丝成习并买卖兴隆之盛况。 据同治《阳城县志》记载:“缫户虽多,邑中不织绸缎,皆鬻外。”宣统《阳城乡土志》载:“挽手、黄丝皆系外商驻买,黄丝约二万余斤,挽手六七千有奇。”当时县里的商号东晋福曾为外地的蚕丝商人办理汇兑业务,可见蚕丝贸易也相当可观。民国初年,阳城外销商品中蚕丝价值为首位。 阳城蚕农在长期的蚕事活动中,衍生了许多蚕谣、蚕谚、蚕事、蚕忌和蚕戏等民间活动,特别是蚕戏十分普及。该县泽城村原为秦获泽县故址,这里有一座蚕姑祠庙,何时所建已无法考证,祠内修有戏楼,楼前有一个能站立5000人的大广场,每年的三月初三蚕神生日,都要给蚕神唱3天大戏,沿袭至今从未间断过。据统计,现在阳城县有2个乡和5个镇都是以桑命名的,至于以桑命名的山川沟壑更是数不胜数。 “山近无村水近楼,小桥烟火数家秋。客来笑迎烹鸡黍,一话桑麻夜未休。” 阳城籍人、大改革家、明万历吏部天官王国光这首刻留在阳城县董封乡临涧村一石碑上的诗文,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阳城蚕桑业的发达盛况。 解放以后,阳城的蚕桑事业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阳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加强蚕桑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积极实施和推进蚕桑生产标准化工作,组织质量技监、农业和蚕桑等部门制定发布并组织实施了《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桑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阳城养蚕技术规程》等蚕桑生产技术标准,同时在全县普遍推广标准化大棚养蚕技术,使阳城蚕桑如沐春风,飞速发展,质量进一步优化,产量大幅度提高,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的“阳城蚕茧”生产格局。阳城蚕茧单产由2002年的37公斤提高到目前的49.1公斤,增幅达21.6%;蚕茧总产量由2002年的162.6万公斤跃升到目前的300万公斤,增幅达85.2%;目前全县桑园面积有4660公顷,蚕农总收入2006年达到8000万元,全县共解决剩余劳动力10万人,有效带动了全县蚕桑规模化养殖和集约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5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延华亲临阳城县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予以高度评价。如今,“阳城蚕茧”已经成为阳城县的一张重要“名片”,畅销全国各地,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洁白如玉的阳城蚕茧。 (《中国质量报》) 作者:张红胜 王力平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