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从三峡库区起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 08:02 中国质量新闻网

  让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从三峡库区起步

  ——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张宗清

  □ 本报记者 王惜纯/文

  不止一次采访张宗清代表了,他的见解总让人眼前一亮。

  在京西宾馆的代表驻地,张宗清代表说,这次他带来了很多建议,都是与质检事业息息相关的话题。但是,最让他牵挂的还是在三峡库区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这件大事。

  对三峡,张宗清代表有特别的感情,“柑橘、生猪是三峡库区的传统特色产业,库区也因此被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的重点区域。目前,重庆市已将柑橘、生猪产业纳入到全市‘十一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中,优先对优质粮、柑橘、生猪、中药材四大工程予以重点扶持”。

  但让张宗清代表担忧的是,由于相关产业之间缺乏沟通,尚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不同“猪、沼、果”循环方式果园适宜养殖承载能力不清,无序发展情况普遍,以致一些规模养殖户和生猪养殖小区养殖产生的污染物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猪、沼、果”三大产业发展互不联系,相关标准不通用,一些地方沼液、沼渣等厌氧消化残留物重金属污染和盐分超标,投入品和废弃物交叉二次污染危及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开始呈现;部分生产环节无标准,一些标准指标不合理,库区农业生产还存在标准化管理、宣传、应用滞后等问题,导致种养殖生产出口企业至今没有一家通过良好农业规范化(GAP)认证,标准化品牌战略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因此,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在库区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势在必行。

  “三峡库区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前景很好。”张宗清代表算了一笔账:目前,重庆市柑橘面积共有18.4万公顷,其中库区1.3万公顷。按重庆市《百万吨柑橘深加工产业化工程》和《百万头出口创汇优质瘦肉型猪产业化工程》规划,到2010年新发展柑橘5万公顷,如果全部采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按60%投产,可产无公害鲜果360万吨,实现产值56.88亿元。生产沼气3亿立方米,节约标准煤150万吨,沼渣全部用于种果还田,可节约化肥成本1.1亿元,实现农业产值增收节支89.48亿元。

  张宗清代表认为,循环经济是一项集经济、技术、生态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以沼气为纽带,利用循环经济的3R原则(资源减量使用、废弃物利用、再循环),实现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禽畜养殖排泄物等废弃资源的沼气化利用,沼渣、沼液还田再循环的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将是实现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建议在三峡库区柑橘(果树种植)、生猪(禽畜养殖)、沼气等特色优势产业中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用标准化手段促进库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中国质量报》)

作者:王惜纯/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