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借海选渗透中国娱乐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 17:54 北京商报

  就在广电总局刚刚发布规定,要求海选节目不能超过2个半月时间期限之后,韩国传媒企业于昨日在北京启动一大型海选活动——大学生原创歌谣节。

  本次活动由北京哆咪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韩国DOREMI传媒公司共同主办,这标志着韩国企业正在通过国内的海选娱乐模式淘金。

  本次活动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韩国流行音乐模式在中国内地的普及度已经超过了中国香港或日本。”

  韩国企业来华淘金

  韩国方面的合作商DOREMI传媒公司已在韩国创办了大学生原创歌谣节,现今已成为韩国大学生最大规模的海选节目,节目制作已经超过15届。

  这次以大学生为主题的选拔活动借鉴了之前一些成功的海选节目的方式,比赛分成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广州等赛区,3月开始报名,5月进行海选,10月进行最后

总决赛。应该说,整个选拔的模式与之前的超女模式很相近。

  就广电总局限制海选节目的时间不能超过2个半月的文件,北京哆咪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金女士向记者解释说,“广电总局的要求主要是指播出时间,我们虽然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但我们在播出的时候会压缩到规定的时间范围内”。

  对于为何会选择进入中国的选秀市场,韩国DOREMI传媒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注意到,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韩国的娱乐文化在中国得到迅速的普及和追捧,我们希望能在这一趋势下进一步参与中国的娱乐文化经济。我想韩国文化在中国的推广离不开韩剧大量在中国播出所做的推进作用。”

  海选经济争论中前行

  中国的“海选产业”始自2004年的平民选秀节目《超级女声》,该节目在当时为湖南卫视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关注度,几乎到了全国老百姓看《超级女声》的地步。

  它的出现,使全国媒体从央视到各个地方电视台都为在选秀市场分一杯羹而绞尽脑汁,于是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出现了,央视的《梦想中国》降生了。

  各个节目尽管具体的比赛规则不一样,但是在总体的宣传和包装上都与《超级女声》 雷同,是以海选为特征的文化经济模式。

  从海选节目诞生之始,对这类节目的争论就从没有停止过。有建议将节目停办的,有坚决支持节目继续播放的;有认为节目存在着许多问题给社会带来系列负面影响的,有认为这一切正映现了时代潮流、跟上了时代节拍的……各式观点激烈碰撞。

  在此次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李贻衡在谈到“加强文化安全工作”时表示,很多人批评《超级女声》是一种“俗”文化,但只要是能满足最广大普通群众的文化需求,“俗”并不可怕,只要不是低俗,不是恶俗。

  “面对文化领域日益发展的多样化产品和多元化现象,文化安全工作应当重‘疏’而非重‘堵’,”李贻衡委员说:“其核心是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同时也要切实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国内娱乐媒体的相关专家表示:“无论如何,像超女这样的海选节目,在未来的1-2年内,还将掀起更多的波澜。”

 傅凯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